第4讲 力和运动-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 复习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讲 力和运动-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 复习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力和运动
考点导航
①2.2.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②2.2.5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要求
(2022年版)
命题点梳理
命题点1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命题点2
牛顿第一定律
命题点3
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命题点4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1.(2023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 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所受的 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解题技巧: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所以让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实验中运用转换法,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转换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所以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相同高度
重力
距离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2.(2022大连)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___。
速度
越远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2.(2022大连)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不需要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2.(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没有描述静止物体的情况
B
题3.(2023湖北宜昌)小浩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让车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断蹬地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B.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停止蹬地后车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命题点2:牛顿第一定律
解题技巧: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如果我们不再蹬地,由于阻力滑板车会停止运动,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能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同时滑板车做减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AB错误;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
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的速度将不会改变,因此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题4.(2023四川广安)当今社会,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以下日常运动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将足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篮球离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游泳时人对水的作用力与水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上升的排球到达最高点时,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A
命题点2:牛顿第一定律
解题技巧:篮球离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人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人的作用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竖直上升的排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排球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斜向上升的排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排球会匀速直线运动。
题5.(2023山东滨州)下列关于体育运动场景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田径场上400m比赛的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投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若受到的力突然消失,它将立刻静止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D.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解题技巧:田径场上400m比赛的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投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若受到的力突然消失,篮球由于惯性会继续飞行,故B错误;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
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使得运动状态改变,故D正确。
D
命题点2:牛顿第一定律
题6.(2023山东泰安)2023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女子10米台决赛,中国选手全红婵发挥完美获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全红婵参加跳水比赛时向上起跳和下落的运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跳时,运动员对跳台施加了力,跳台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
B.起跳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起跳上升过程中,若运动员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她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惯性增大
解题技巧: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对跳台施加了力,跳台对运动员也有力的作用;
运动员离开了跳台,运动员只受重力,起跳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运动员具有惯性的原因;
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速度不为零,若运动员所受的力全部消失,这时没有力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只与质量的大小有关,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C
命题点2:牛顿第一定律
题7.(2023湖北)滑草是一项时尚的运动,可以让游客感受风一般速度。如图是游客随滑草板下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客以下滑的滑草板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B.游客随滑草板一起下滑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游客下滑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D.游客对滑草板的压力与她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命题点3: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解题技巧:游客以下滑的滑草板为参照物,游客相对于滑草板的位置不变,故游客是静止的;
游客随滑草板一起下滑是因为游客和滑草板都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游客下滑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游客对滑草板的压力与她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题8.(2023四川宜宾)在图中能防范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的是(  )
A.紧固锤头 B.掷铅球 C.开车系安全带 D.跳远
命题点3: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解题技巧:紧固锤头是利用锤头的惯性,套紧在锤柄上,故A不符合题意;
掷铅球是利用铅球的惯性,铅球离开人手后,由于惯性能继续在空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开车系安全带是防止急刹车时,由于人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碰到障碍物,发生事故,故C符合题意;
跳远是利用人的惯性,人离开地面后,由于惯性能继续在空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C
题9.(2023广东)如题图所示,公交车上的乘客都拉好了扶手,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东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车由静止突然向东起动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 D.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题
命题点3: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解题技巧: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乘客的脚由于摩擦力会随公交车一起向西减速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乘客会都会向东倾斜,故C符合题意;
其他情境向东起动、突然加速、倒车突然减速都会使人后倾,而不是前倾。
C
题10.(2023安徽)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司机和乘客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当向前行驶的汽车分别出现突然加速、紧急刹车两种状况时,对乘车人员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是(  )
A.头枕、头枕 B.安全带、安全带
C.安全带、头枕 D.头枕、安全带
命题点3: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解题技巧:小车突然加速时,车速变大,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人的头部会向后仰,“头枕”对人有保护作用;
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人的下半身随车静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所以需要系安全带以保证安全。
D
题11.(2023山东烟台)2023年5月21日中国羽毛球队在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的决赛上取得胜利.实现三连冠的同时第13次捧起苏迪曼杯。比赛中,当运动员用球拍击打羽毛球后,羽毛球高速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打出去的羽毛球继续前进是因为羽毛球具有 ,羽毛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
命题点3: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解题技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击打羽毛球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羽毛球由于具有惯性,当被球拍击打出去后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由于羽毛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羽毛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
运动状态
惯性
重力
题12.(2023四川遂宁)“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造成的,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如图所示,大货车由于超速行驶,虽然紧急刹车,仍然追尾前方等红灯的小轿车。事故造成小轿车后备厢受损严重,大货车的前保险杠也发生轻微形变。下列关于本次事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轿车比大货车受损严重,是由于碰撞时大货车对小轿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轿车对大货车的作用力
B.由于大货车速度过快,导致其惯性较大而很难停下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题技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碰撞时大货车对小轿车的作用力等于小轿车对大货车的作用力;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所以大货车速度过快不会导致惯性变大;
题12.(2023四川遂宁)“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造成的,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如图所示,大货车由于超速行驶,虽然紧急刹车,仍然追尾前方等红灯的小轿车。事故造成小轿车后备厢受损严重,大货车的前保险杠也发生轻微形变。下列关于本次事故的描述正确的是(  )
C.刹车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改变了大货车的运动状态
D.大货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题技巧:刹车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方向与货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能够使货车运动速度减小,即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货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货车受到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货车;虽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彼此互为施力物体,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C
题13.(2023江苏无锡)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B.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C.发生形变后的弹簧对手指产生弹力
D.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题技巧:手对弹簧的拉力的受力物体是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的受力物体是手,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
D
题14.(2023四川凉山)车站广场上,常常看到人们将旅行包放在拉杆箱上,如图所示,若地面和拉杆箱A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杆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对A的压力和B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题技巧:B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若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则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地面对A的支持力和向下的B对A的压力,A处于三力平衡状态;
B对A的压力作用在A上,B的重力作用在B上,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B
题15.(2023四川内江)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取A、B两个相同的弹资测力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让它们互相钩挂在一起。
实验一:用两只手水平向左右两边拉A和B;
实验二:固定B,用手水平向左拉A;
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均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所显示的拉力大小,则:
(1)由图可知,所选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N;
(2)弹簧测力计A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解题技巧:由图可知,1N里面有10个小格,每小格代表0.1N,则所选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
由于弹簧测力计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故在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为0N。
0.1
0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5.(2023四川内江)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取A、B两个相同的弹资测力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让它们互相钩挂在一起。
实验一:用两只手水平向左右两边拉A和B;
实验二:固定B,用手水平向左拉A;
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均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所显示的拉力大小,则:
(3)在第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A显示的是B对A的作用力F1,弹簧测力计B显示的是A对B的作用力F2,这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F1_______F2;
(4)如果每只手的拉力均相同,那么,在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题技巧: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1=F2。每只手的拉力均相同,故两次实验手对A的拉力相等。
=
相等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6.(2023四川凉山)如图所示,物块A重15N、B重5N,B放在A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F将A压在竖直墙上,恰能让A和B一起匀速下滑,A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推力F保持不变,将B拿走,在A的下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1,使物体A恰好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的大小为 N。
解题技巧:当A和B匀速下滑时,为平衡状态,受力平衡,A所受到的摩擦力等于A与B的重力,所以摩擦力为f=GA+GB=20N;
根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知,当推力F保持不变时,A与墙面的摩擦力不变,仍为20N,在A的下方施加一个力F1,使物体A恰好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仍然为平衡状态,即F1与A的重和摩擦力平衡,故F1=GA+f=15N+20N=35N。
20
35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