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直觉感知 — 推测 — 证实(麦哲伦 — 确证(人类卫星“天圆地方 ” (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 环球航行) 拍摄的地球照片)考点梳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1、登高望远2、月食3、远望海上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考点梳理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月食;远望海上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考点梳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过程进行排序:②③①④小试牛刀小试牛刀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考点梳理地球仪66.5°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经线-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北极南极纬线经线地轴纬线和纬度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特点形状位置关系数量指示方向长度圆形与赤道平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无数条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极点为零N俯视图考点梳理北纬(N)向北度数增大南纬(S)向南度数增大NS纬线和纬度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南北纬的判断方法:赤道 最长的纬线;纬度的起点; 划分南北纬;划分南北半球特殊的纬线考点梳理0°/30°/60° 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特殊的纬线考点梳理23.5°/66.5°(回归线、极圈) 五带的分界线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考点梳理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纬线和纬度1、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2、纬线特点:特点 纬线 经线形状 圆(极点缩小成点) 半圆长度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相互关系 相互平行、与赤道平行 相交于南、北极点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3、纬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纬度递变规律:赤道为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北增北纬、南增南纬)4、特殊的纬线赤道(0°纬线、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五带分界线: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66.5° N\ 66.5°S)低、中、高纬度分界线: 0°/30°/60°考点梳理1、各点的纬度:① 0°② 30°N23.5°N④ 30°S⑤ 23.5°S⑥ 60°S2、图中①位于______带(五带),③位于_____纬度地区(低、中、高)位置在北半球的点包括______________。②在③的偏_____(东\西)方向热低②③⑥小试牛刀西N俯视图AB0°30°60°3、各点的纬度:A 30°NB 0°C 23.5°NC经线: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又称子午线)特点形状位置关系数量指示方向长度半圆相交于南北两极,相对两条经线成经线圈无数条指示南北方向经线长度相等经线和经度俯视图考点梳理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E”对“W”如:与130°E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为50°W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180°0°经线以东到180°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到180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20°E0°40°E60°E80°E20°W40°W60°W80°W南极北极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东西经的判断方法:特殊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经度划分的起点;东西经的分界线考点梳理特殊的经线180°经线(国际日界线)东西经的分界线(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特殊的经线20°W与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小小东、大大西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经度小于20°W或者小于160°E,该地位于东半球;经度大于20°W或者大于160°E,该地位于西半球(东经与东经比较,西经与西经比较)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判断方法: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20°W与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小小东、大大西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又称子午线)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2、经线特点:特点 经线形状 半圆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相互关系 相交于南、北极点数量 无数条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3、经度: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180°纬度递变规律:0°经线以东到180°为东经(E)0°经线以西180为西经(W)(东增东经,西增西经)4、特殊的经线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判断方法: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20°W与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小小东、大大西考点梳理小试牛刀0°180°180°90°90°1、各点的经度:① 150°W② 120°W0°④ 90°E⑤ 120°E⑥ 150°E2、图中①位于_____纬度地区(低、中、高)、_______半球(东、西)③位于_____半球(东、西),在东半球且在南半球的点包括______________。 ⑤在⑥的偏_____(南\北)方向低西东④ ⑤南小试牛刀3、图中a、b、c、d全部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C.东半球 D.西半球4、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ad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 ( )A.30°E B.150°W C.150°E D.30°WBBN1、各点的经度:A 90°NB 90°W考点梳理一. 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判读经纬度:A(140°E,80°N)B(140°W,40°N)C(140°E,20°N)D(140°W,20°S)经度往东增大经度往西增大纬度往北越大纬度往南增大甲(50°S,60°W)乙(50°N,60°W)丙(50°N,60°E)丁(50°S,60°E)经纬网考点梳理0°0°180°在两条10°经线间添加0°经线,该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在两条10°纬线间添加0°纬线,该纬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故A(10°W,10°N),B(10°E,10°S)。在两条170°经线间添加180°经线,该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故C(170°E,50°N), D(170°W,70°S)。一. 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判读经纬度:经纬网考点梳理一. 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判读经纬度:补充对跖点:地球直径的两个端点,互为对跖点。二者的经度和为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例如,北纬40°,东经120°的对跖点是南纬40°,西经60°经纬网考点梳理二.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位置、低中高纬度、五带位置和实地大小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小小东、大大西3.根据纬度判断低中高纬度经纬网考点梳理二.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位置、低中高纬度、五带位置和实地大小4.根据纬度判断五带的位置(1)五带的划分:0°-23.5°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2)例如:A的纬度是40°N,故属北温带;B的纬度是20°N,故属热带;C的纬度是67°S,故属南寒带。经纬网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考点梳理1.A、B的经纬度位置2.与B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3、位于东半球的点有 。D160°WB、C考点梳理二.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位置、低中高纬度、五带位置和实地大小5.实际范围大小的判读经纬度间隔相同,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实地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小。例如:判断①②③④谁的实际范围最大。③ 区间的纬度最低,纬线最长,故实际面积最大。经纬网考点梳理二.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位置、低中高纬度、五带位置和实地大小C D B D考点梳理三.经纬网上判断方向1.同一经纬网上的两点判断方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一般方格经纬网不标注东西经和南北纬,则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例如:判断B在A的什么方向,C在A的什么方向。B在A的东南方向;C在A的东北方向。经纬网考点梳理三.经纬网上判断方向2.不同经纬网上的两点方向的判定△△(1)东经度在西经度的东边(度数之和小于180°,因为东西是相对的);北纬在南纬的北边,南纬在北纬的南边(南北是绝对的)。(2)“东经东大,西经西大”—两地的经度都在东经,度数大的在东边;两地的经度都在西经,度数大的在西边。(3)“北纬北大,南纬南大”—两地的纬度都在南纬,度数大的在南边;两地的纬度都在北纬,度数大的在北边。(4)例如:判断C在A的什么方向。AC同为西经,C的经度更大,故C在A的西边;A为北纬,C为南纬,故C在A的南边;综上所述,C在A的西南方向。考点梳理四.极地俯视经纬网的判读△ △ △中心点为S,说明位于南极上空,B和C在同一条经线上,C更靠近南极点,故C在B的正南方向。B和A在同一条纬线上,顺时针方向,由A指向B,故B在A的正东方向。C比A更靠近南极点,位置更南;顺时针(自西向东)旋转由A指向C,故C在A的东边;综上所述,C在A的东南方向。经纬网俯视经纬网图判断步骤:①确定南北极点②画出自转方向③标出南北纬东西经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C D C四.极地俯瞰经纬网的判读D.4位于3的西北方向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