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突出事迹,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决心和信念。教学重点:1、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2、“863”计划教学难点 : 1、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有关科技成果原理2、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课前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教学方法:引导、讲述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具设计:电脑、图片教学过程[课题导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由此导入新课。【自主学习】(A级)一、“两弹”的成功研制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时间 (2)地位:我国是继 之后的第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3)我国拥有原子弹的目的是(1964年10月16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五)(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2、1967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爆炸了3、我国核武器成就:(1)1964年6月,(2)1966年10月,(3)1980年5月,4、“两弹”指的是 ,5、我国拥有“两弹”的历史意义(“两弹”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两弹”的成功研制,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 二、航天技术1、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航天科技大国)2、我国载人航天飞船是 ,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首位航天员是(“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3、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意义(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使我国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一个伟大壮举)三、杂交水稻和医疗技术1、“杂交水稻之父”是 ,他培育出的水稻良种名称是(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2、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是(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增产粮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近3亿吨,并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而且他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经小面积试验,获得亩产1100多千克的世界最高产量,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医疗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有(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四、“863”计划和计算内网络技术的应用1、“863”计划指出的背景是 ,“863”计划涉及的领域是(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设)(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持的重点)2、“863”计划实施的意义是(“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3、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我国先后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合作探究】1、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2、你对互联网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3、863计划当时得到哪位领导人批示?涉及我国哪8大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重、难点解析】1.如何认识中国的“两弹一星”?“两弹”是指1964年10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一星”指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上天。我国掌握和突破“两弹一星”技术,前后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作为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和平的中国来说,为什么还要研制它?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了。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两弹一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意义: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再次,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如何看待“863计划”?3、 “863计划”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项具有明确国家目标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故被命名为“863计划”。我们这所以花巨额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金搞高新技术的研究,一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要迎头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竞争呈现出社会化、加速化、高技术化的新特点,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手段。如果我国不立即着手进行跟踪新技术的计划,就会贻误战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三是实施“863计划”能缩小了中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了带动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持,对中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是吸取了历史上落后挨打的教训,为21世纪的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我国863计划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当堂检测】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年。A、1964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78年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州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风云一号 D、长征一号4、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贡献是( )A、较早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D、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焦裕禄测标(分层练习)1、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飞船是( D)A、东方红一号 B、神舟号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2、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课堂小结: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本课科技成果863计划:形成、领域、成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概况、正负面影响补标(作业)1、标志着我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的是拥有( C)①原子弹 ②导弹 ③核潜艇 ④氢弹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A)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二号 D、长城一号3、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是(B)A、培养现代建设人才 B、增强国家竞争力C、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 D、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提升】达标训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