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时间:1953年——1958年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试: 1.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②成就: 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 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③意义: 1.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拱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1956年)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②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 ③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④意义: 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 1、时间——1956年底(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意义:这是我过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大跃进运动 1、产生的背景: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历史先例和足够准备,只能摸索着在曲折中前进。②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③国内反“右倾”斗争展开,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④战胜资本主义的“超赶”战略滋长了急于求成情绪,以致脱离客观实际。 2、“大跃进”的特点片面的追求工农业生产高指标、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 3、“大跃进”的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全民“大炼钢铁”,不顾实际,浪费资源,破环环境,冲击正常生产,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反映出虚报产量的浮夸风严重到荒谬的程度。 4、“大跃进”的后果 “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人民公社化的实质: 1958年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是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的过程”。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它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一曰大,二曰公”是指经营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人民公社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办人民公社超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觉悟的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如:大办公共食堂,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破坏了生产力。)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①时间:1966年——1976年。②性质:由领导人错误的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的运动。 ③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 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国民经济限于困境。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国民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②从1959年起,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③苏联背信弃义,突然中止与中国的合作,并让中国偿还债务。 2、调整方针: 1961年,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到第三届全国人大召开,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铁人王进喜 1、主要事迹(1)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2)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2、称誉:被誉为“铁人”。体现了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 3、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石油工人。(补充:东北石油会战标志我国石油基本自给。我国石油能够基本自给,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 1、主要事迹: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和第一颗氢弹(1967年)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贡献。 2、称誉: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3、影响:两弹的成功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主要事迹:治理自然灾害,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 2、称誉: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