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课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八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课手册

资源简介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邓小平复出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这次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渊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时间:1987年10月。 (2)主要内容: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概括。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注:到20世纪末,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第一、第二步的发展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1)时间:1997年9月。 (2)内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 (3)邓小平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97年2月19日逝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4、评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对外开放的扩大(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对外开放的扩大:(1)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1990年4月。 3.结果:(1)已建成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2)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3)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
1、(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使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开放:(1)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来往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 (2)时间:1992年初。 (3)含义: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4)内容: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意义: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有企业的改革
从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经济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文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林彪、江青一伙把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鼓吹到迷信的程度。由陈伯达、江青把持的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地位。全面夺权后,地方各级党委靠边站,被“革命委员会”取代。“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整整10年没有召开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全国公安、检察和司法机关遭到冲击,无政府主义泛滥。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清明节时,北京群众举行追悼周总理、痛斥“四人帮”的大规模活动,这就是“四五”运动。这一运动随遭“四人帮”的镇压,但为后来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1956年)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②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 ③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④意义: 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渊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通则》,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刑法》、《民法通则》、村民自治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