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学情分析】
在本课开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对于小苏打和书本中出现的碱平时接触较少,不清楚它们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较模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使用搅拌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份食盐2g共5份、每份小苏打2g共4份、装有3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小毛驴背着盐袋掉入水中,起来后身上盐袋轻了许多,为什么呢?(预设:盐溶于水中)
2、教师演示:一杯水中加适量盐,搅拌并使其完全溶解。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水中有盐粒了,这说明盐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了。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 (学生进行猜测。)
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活动一: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实验材料,我们来试一试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你们打算怎么做?
每组水量都是30ml,每份食盐2克,该怎么加食盐?要注意什么?
(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
4.教师明确:30ml的水中每次加入2g盐,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5.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某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当一份食盐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 ,未溶解打×)。
6.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如出现不同结果,反问:为什么?解释:盐量、水量等误差存在导致。)
7.我们已经知道了30ml的水能溶解4份食盐。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8.同样多的水中,小苏打和食盐谁溶解的多呢?(学生猜测。)
活动二:同样多的水能溶解多少小苏打?
1.教师出示小苏打:我们可以将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食盐进行一个对比。怎样研究呢?(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3.提出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小苏打),其它条件(水量30ml、每次加入2g等)不变。
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5.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3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小结:食盐溶解4份,小苏打溶解2份。由此得出: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多。
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
小结: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想知道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水量30ml 食盐
每份2克
溶后再加
不溶为止 小苏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