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盐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盐 ☆ 关于盐这部分,盐把酸碱,金属等知识点串联起来,考的比较杂和难,要求同学们掌握了解某些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几个考法是除杂,共存,鉴定以及推断题,另外就是计算题。考点2 盐的基本性质 ☆☆考点3 盐的化学性质 ☆☆☆考点4常见离子的检验 ☆☆考点5判断共存的方法 ☆☆考点6化学肥料 ☆☆考点7复分解反应 ☆☆☆■考点①盐 1. 概念: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2. 常见的盐⑴氯化钠(NaCl):①主要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熔、沸点高,味咸,其水溶液呈中性。②主要用途:作调味品;配制医用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⑵碳酸钠(Na2CO3):①主要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俗称纯碱,苏打;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 =CaCO3↓+2NaOH。②主要用途: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的生产、造纸、纺织工业等。⑶碳酸氢钠(NaHCO3):①主要性质:细小的白色晶体,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可与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②主要用途: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⑷碳酸钙(CaCO3):①主要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CaO+CO2↑。②主要用途:可作补钙剂,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考点②盐的基本性质 1.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⑴酸:初中范围内所学的酸全溶。⑵碱:钾、钠、钡、氨四碱易溶,Ca(OH)2微溶,其余的全不溶。⑶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①盐酸盐(含Cl-):除氯化银不溶外,其余的全溶。②硫酸盐(含SO42-):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余的全溶。③碳酸盐(含CO32-):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易溶,MgCO3微溶外,其余的全不溶。2.盐的分类⑴正盐:只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如NaCl、Na2CO3等。⑵酸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离子,如NaHCO3等。⑶碱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氧根离子,如Cu2(OH)2CO3等。■考点③盐的化学性质 1. 与某些金属反应规律:金属(K、Ca、Na除外)+盐→ 新金属+新盐(活动性:金属>新金属)举例:(1)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2)铜和硝酸银溶液:Cu+2AgNO3== Cu(NO3)2+2Ag2. 与酸反应规律:盐+酸→ 新盐+新酸举例:(1)稀盐酸和碳酸钙:CaCO3+ 2HCl=CaCl2+H2O+CO2↑(2)稀硫酸和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3. 与碱反应规律:碱+盐→ 新碱+新盐举例:(1)碳酸钠和氢氧化钡:Na2CO3+Ba(OH)2=BaCO3↓+2NaOH(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CuSO4+2NaOH=Cu(OH)2↓+Na2SO44. 与某些盐反应规律:盐+盐→ 新盐+新盐举例:(1)硝酸银和氯化钠:AgNO3+NaCl=AgCl↓+NaNO3(2)硫酸铜和氯化钡:CuSO4+ BaCl== CuCl2十BaSO4↓■考点④常见离子(SO42-、Cl-、CO32-等)的检验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Cl-的检验:加人AgNO3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Cl-。例:AgNO3+HCl =AgCl↓+HNO3。2. SO42-的检验:加人Ba(NO3)2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样品中含有SO42-例:Ba(NO3)2+ H2SO4=BaSO4↓+2HNO33. CO32-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稀盐酸,有 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将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32-;例: CaCO3十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4.NH4+的检验:试样与碱共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样品中含有NH4+。5.Cu2+的检验:蓝色溶液,遇碱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Cu2+;6. Fe3+的检验:棕黄色溶液,遇碱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Fe3+;方法:1.鉴别物质的关键是确定存在的离子,在鉴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排除离子的干扰:CO32-对SO42-、Cl-的检验会产生干扰。(2)检验过程中是否加入了某种离子。(3)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2.关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生成物。(2)反应中过量的反应物。(3)没有参与反应的原来存在的物质。■考点⑤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的方法 1.物质在水中共存的条件⑴物质是可溶的。⑵物质间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2.离子的共存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沉淀、气体或H2O。常见的不共存的离子对反应如下。Cl----Ag+(AgCl↓);SO42----Ba2+(BaSO4↓);OH----;CO32---- 另外,应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则溶液中肯定没有Fe3+、Cu2+、Fe2+、Mn2+等;常温下,pH=1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pH=14的溶液为强碱性溶液。■考点⑥化学肥料 1.常见化肥的分类及作用⑴氮肥①概念:含有氮元素的化肥。②作用: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③常见的氮肥:硫酸铵[(NH4)2SO4]、硝酸铵(NH4NO3)、碳酸氢铵(NH4HCO3)等。④铵态氮肥的性质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4)2SO4+Ca(OH)2= 2NH3↑+2H2O+CaSO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⑵磷肥①概念:含有磷元素的化肥。②作用: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③常见的磷肥:磷矿粉(磷酸钙)、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重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⑶钾肥①概念:含有钾元素的化肥。②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③常见的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等。⑷复合肥料①概念: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②作用:结合了多种营养元素。③常见的复合肥料: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等。2.铵态氮肥的检验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⑴检验:将样品与碱研磨或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以防肥效降低。②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施用后应立即盖土或灌溉,防止暴晒。③硝酸铵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故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④长期施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性增强,使土壤板结硬化,故不宜长期大量施用。3.常见化肥的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研磨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铵态氮肥) 没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考点⑦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即化学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一般情况下,两种参与复分解反应的化合物必须都能溶于水,只有当反应物中有酸时,可以不考虑另一反应物的可溶性。 注意:有关酸、碱、盐计算的解题方法⑴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或者溶液的前后质量差来寻找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的质量。例如实验室制氧气:双氧水制取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 Ag反应后 Bg可以推测出反应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g-Bg,然后再根据氧气的质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⑵多次添加物质可以根据添加物和反应物比例的变化规律来判定两种反应物谁反应完。例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盐酸的质量/g M 2M 4M 6M 8M二氧化碳质量/g A 2A 4A 6A x可以推测出每有Mg的稀盐酸加入就可以产生A g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产量和稀盐酸的用量比为A∶M。■考点1盐[典例1]下列方程式中,根据碱的定义,能证明氢氧化钠是碱的一项是( )A.NaOH=Na++OH-B.NaOH+HCl=NaCl+H2OC.2NaOH+CO2=Na2CO3+H2OD.2NaOH+CuSO4=Na2SO4+Cu(OH)2↓◆变式训练(2023秋 衡阳期中)请阅读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Na2CO3、KClO3这类中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盐,若将金属阳离子替换为氢离子,则为酸。例:Na2CO3→H2CO3材料二:在盐的定义中,可以根据阳离子确定盐的名称,例:Na2CO3又称之为钠盐。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KClO3对应的酸为 ;BaSO4对应的酸为 。(2)HClO也是一种酸,其对应的钙盐为 。■考点2盐的基本性质[典例2]在实验课上,同学们亲自动手测定了几种常见盐溶液的pH,其测试结果记录如下:盐溶液 氯化钠 硫酸铜 碳酸钠 碳酸氢钠pH =7 <7 >7 >7结合表格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是食盐水 B.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C.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盐溶液不是显酸性,就是显碱性◆变式训练(2023 临沭县一模)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考点3盐的化学性质[典例3](2023秋 工业园区校级期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酸的浓度均逐渐减小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速率均先慢后快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变式训练(2023 南通一模)取12.9g水垢样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Mg(OH)2MgO+H2O↑、碳酸钙受热分解,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B.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D.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x)为5.6g■考点4常见离子(SO42-、Cl-、CO32-等)的检验[典例4]对于某溶液中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变式训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如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 选项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A H+、NH4+、CO32-、SO42- B K+、Na+、OH-、SO42-C Cu2+、Mg2+、NO3-、Cl- D Ba2+、Na+、Cl-、OH-A.A B.B C.C D.D■考点5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的方法[典例5](2023 兴宁区校级三模)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Fe3+、Mg2+、Na+、Ba2+、C1-、OH-、SO4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最多能有5种离子B.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有OH-C.若溶液pH>7,则阳离子只能有Na+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SO42-,则一定没有Cl-◆变式训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在学习酸、碱、盐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A填 (填物质类别).(2)针对反应⑦,该同学写出下面化学方程式:Cu+H2SO4═CuSO4+H2↑,有的同学认为该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理由是 .(3)图中所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有 条.(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且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6)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7)①③④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一些阴、阳离子两两相结合生成 .现有CO32-、NH4+,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横线”中,短线相连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网络.通过形成的网络,可以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例如: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考点6化学肥料[典例6](2023 鸡西二模)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A.Ca3(PO4)3 B.K2SO4 C.KNO3 D.CO(NH2)2◆变式训练(2023 中山市模拟)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亚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NH4)2SO4 D.KNO3■考点7复分解反应[典例7](2023春 潢川县校级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大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B.锌和硫酸铜溶液C.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变式训练(2023 江汉区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废弃物倒入到同一支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呈无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无色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B.滤液混合后能观察到沉淀明显增多的现象C.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可能为紫色或蓝色D.实验结束后试管①中溶液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试管②中溶液组成只有1种情况1.(2023 济南)已知某溶液X是稀盐酸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NaNO3溶液、K2CO3溶液、FeCl3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所加溶液 甲 乙 丙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A.甲是K2CO3溶液 B.乙是NaNO3溶液 C.丙是FeCl3溶液 D.溶液X是稀盐酸2.(2023 襄阳)现有80g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a→b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SO4+2NaOH=Na2SO4+Cu(OH)2↓C.原混合溶液中H2SO4与CuSO4的质量比为49:80D.向c点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不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3.(2022 河南)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氢钠与胃酸(含盐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2023 绍兴)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 (选填“钾”、“氮”或“复合”)肥。(2)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3)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2023 陕西)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1)小明在麦田劳动时看到麦子叶色浓绿,长势喜人,农场工人告诉他是及时施用了一种复合肥。农场仓库存放的化肥有KNO3、K2SO4、NH4Cl,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三种化肥包装袋上均写着防雨防潮,其原因是 。(2)小明想在家里尝试无土栽培,便从农场带回了三种化肥,使用时却因标记不清而无法区分KNO3和K2SO4,于是到化学实验室进行鉴别。他取少量其中一种化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2~3滴某溶液,立即出现了白色沉淀,可确定所取的化肥是K2SO4。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3)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时,小明依据如图想先配制两种化肥的饱和溶液以备后用。配制时,假设室温为20℃,若小明用等体积的水配制成恰好饱和的两种化肥溶液,则两种溶液中NH4Cl与KNO3的质量比为 。1.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A.氢氧化铝 B.氢氧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2023 遂平县模拟)如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A.KNO3 B.HCl C.BaCl2 D.NaOH3.(2023 绵竹市模拟)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4.(2023 天宁区校级模拟)被毛主席誉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范旭东先生在1930年利用纯碱和熟石灰进行规模化生产烧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呈中性 B.熟石灰遇酸会吸热 C.烧碱又称苛性钠 D.烧碱不具有腐蚀性5.(2023 原州区校级二模)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2)在性质③中,X代表 类物质(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钙,写出与硝酸钙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6.(2023 长春四模)苏打水是含碳酸氢钠等物质的水溶液,对人体有益,其产品介绍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已有知识回答问题:产品名称:苏打水配料表:水、碳酸氢钠、安赛蜜、三氧蔗糖、食用香精pH:7.8±0.4(1)苏打水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饮用苏打水可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3)该苏打水的配料表中水在溶液中的作用是做 。7.(2023 昌平区二模)用如图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1)若X是Na2CO3溶液,Y是澄清石灰水,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X是稀HCl,Y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能证明HCl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若酚酞变色的pH范围在2-10.0之间,则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A.NaCl B.NaCl、HCl C.NaCl、NaOH8.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 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 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9.(2023 郸城县模拟)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不同的碱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碱溶液中均含有大量的 (填化学符号)。(2)①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除锈时铁制品不能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医疗上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①设计实验证明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酸性。②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4)粗盐中常含有杂质硫酸镁,为除去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则X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5)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少了2.2g,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某补钙剂(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10 g补钙品放入100 g稀盐酸中,HCl与补钙品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求:(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盐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盐 ☆ 关于盐这部分,盐把酸碱,金属等知识点串联起来,考的比较杂和难,要求同学们掌握了解某些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几个考法是除杂,共存,鉴定以及推断题,另外就是计算题。考点2 盐的基本性质 ☆☆考点3 盐的化学性质 ☆☆☆考点4常见离子的检验 ☆☆考点5判断共存的方法 ☆☆考点6化学肥料 ☆☆考点7复分解反应 ☆☆☆■考点①盐 1. 概念: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2. 常见的盐⑴氯化钠(NaCl):①主要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熔、沸点高,味咸,其水溶液呈中性。②主要用途:作调味品;配制医用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⑵碳酸钠(Na2CO3):①主要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俗称纯碱,苏打;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 =CaCO3↓+2NaOH。②主要用途: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的生产、造纸、纺织工业等。⑶碳酸氢钠(NaHCO3):①主要性质:细小的白色晶体,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可与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②主要用途: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⑷碳酸钙(CaCO3):①主要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CaO+CO2↑。②主要用途:可作补钙剂,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考点②盐的基本性质 1.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⑴酸:初中范围内所学的酸全溶。⑵碱:钾、钠、钡、氨四碱易溶,Ca(OH)2微溶,其余的全不溶。⑶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①盐酸盐(含Cl-):除氯化银不溶外,其余的全溶。②硫酸盐(含SO42-):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余的全溶。③碳酸盐(含CO32-):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易溶,MgCO3微溶外,其余的全不溶。2.盐的分类⑴正盐:只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如NaCl、Na2CO3等。⑵酸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离子,如NaHCO3等。⑶碱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氧根离子,如Cu2(OH)2CO3等。■考点③盐的化学性质 1. 与某些金属反应规律:金属(K、Ca、Na除外)+盐→ 新金属+新盐(活动性:金属>新金属)举例:(1)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2)铜和硝酸银溶液:Cu+2AgNO3== Cu(NO3)2+2Ag2. 与酸反应规律:盐+酸→ 新盐+新酸举例:(1)稀盐酸和碳酸钙:CaCO3+ 2HCl=CaCl2+H2O+CO2↑(2)稀硫酸和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3. 与碱反应规律:碱+盐→ 新碱+新盐举例:(1)碳酸钠和氢氧化钡:Na2CO3+Ba(OH)2=BaCO3↓+2NaOH(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CuSO4+2NaOH=Cu(OH)2↓+Na2SO44. 与某些盐反应规律:盐+盐→ 新盐+新盐举例:(1)硝酸银和氯化钠:AgNO3+NaCl=AgCl↓+NaNO3(2)硫酸铜和氯化钡:CuSO4+ BaCl== CuCl2十BaSO4↓■考点④常见离子(SO42-、Cl-、CO32-等)的检验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Cl-的检验:加人AgNO3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Cl-。例:AgNO3+HCl =AgCl↓+HNO3。2. SO42-的检验:加人Ba(NO3)2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样品中含有SO42-例:Ba(NO3)2+ H2SO4=BaSO4↓+2HNO33. CO32-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稀盐酸,有 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将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32-;例: CaCO3十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4.NH4+的检验:试样与碱共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样品中含有NH4+。5.Cu2+的检验:蓝色溶液,遇碱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Cu2+;6. Fe3+的检验:棕黄色溶液,遇碱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Fe3+;方法:1.鉴别物质的关键是确定存在的离子,在鉴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排除离子的干扰:CO32-对SO42-、Cl-的检验会产生干扰。(2)检验过程中是否加入了某种离子。(3)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2.关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生成物。(2)反应中过量的反应物。(3)没有参与反应的原来存在的物质。■考点⑤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的方法 1.物质在水中共存的条件⑴物质是可溶的。⑵物质间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2.离子的共存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沉淀、气体或H2O。常见的不共存的离子对反应如下。Cl----Ag+(AgCl↓);SO42----Ba2+(BaSO4↓);OH----;CO32---- 另外,应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则溶液中肯定没有Fe3+、Cu2+、Fe2+、Mn2+等;常温下,pH=1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pH=14的溶液为强碱性溶液。■考点⑥化学肥料 1.常见化肥的分类及作用⑴氮肥①概念:含有氮元素的化肥。②作用: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③常见的氮肥:硫酸铵[(NH4)2SO4]、硝酸铵(NH4NO3)、碳酸氢铵(NH4HCO3)等。④铵态氮肥的性质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4)2SO4+Ca(OH)2= 2NH3↑+2H2O+CaSO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⑵磷肥①概念:含有磷元素的化肥。②作用: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③常见的磷肥:磷矿粉(磷酸钙)、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重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⑶钾肥①概念:含有钾元素的化肥。②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③常见的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等。⑷复合肥料①概念: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②作用:结合了多种营养元素。③常见的复合肥料: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等。2.铵态氮肥的检验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⑴检验:将样品与碱研磨或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以防肥效降低。②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施用后应立即盖土或灌溉,防止暴晒。③硝酸铵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故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④长期施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性增强,使土壤板结硬化,故不宜长期大量施用。3.常见化肥的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研磨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铵态氮肥) 没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考点⑦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即化学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一般情况下,两种参与复分解反应的化合物必须都能溶于水,只有当反应物中有酸时,可以不考虑另一反应物的可溶性。 注意:有关酸、碱、盐计算的解题方法⑴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或者溶液的前后质量差来寻找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的质量。例如实验室制氧气:双氧水制取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 Ag反应后 Bg可以推测出反应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g-Bg,然后再根据氧气的质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⑵多次添加物质可以根据添加物和反应物比例的变化规律来判定两种反应物谁反应完。例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盐酸的质量/g M 2M 4M 6M 8M二氧化碳质量/g A 2A 4A 6A x可以推测出每有Mg的稀盐酸加入就可以产生A g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产量和稀盐酸的用量比为A∶M。■考点1盐[典例1]下列方程式中,根据碱的定义,能证明氢氧化钠是碱的一项是( )A.NaOH=Na++OH-B.NaOH+HCl=NaCl+H2OC.2NaOH+CO2=Na2CO3+H2OD.2NaOH+CuSO4=Na2SO4+Cu(OH)2↓【答案】A【解答】解:A、NaOH=Na++OH-,说明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正确。B、NaOH+HCl=NaCl+H2O,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错误。C、2NaOH+CO2=Na2CO3+H2O,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错误。D、2NaOH+CuSO4═Na2SO4+Cu(OH)2↓,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2023秋 衡阳期中)请阅读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Na2CO3、KClO3这类中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盐,若将金属阳离子替换为氢离子,则为酸。例:Na2CO3→H2CO3材料二:在盐的定义中,可以根据阳离子确定盐的名称,例:Na2CO3又称之为钠盐。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KClO3对应的酸为 ;BaSO4对应的酸为 。(2)HClO也是一种酸,其对应的钙盐为 。【答案】(1)HClO3;H2SO4;(2)Ca(ClO)2。【解答】解:(1)由题意,Na2CO3、KClO3这类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盐,若将金属阳离子替换为氢离子,则为酸。例:Na2CO3→H2CO3,则KClO3对应的酸为HClO3,BaSO4对应的酸为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2)HClO也是一种酸,氢元素显+1价,则ClO的化合价为-1价;钙元素显+2价,则对应的钙盐为Ca(ClO)2。故答案为:(1)HClO3;H2SO4;(2)Ca(ClO)2。■考点2盐的基本性质[典例2]在实验课上,同学们亲自动手测定了几种常见盐溶液的pH,其测试结果记录如下:盐溶液 氯化钠 硫酸铜 碳酸钠 碳酸氢钠pH =7 <7 >7 >7结合表格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是食盐水 B.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C.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盐溶液不是显酸性,就是显碱性【答案】B【解答】解:A、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食盐水,也可能是水等中性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表格数据可知,盐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变式训练(2023 临沭县一模)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2)CuSO4+2NaOH=Cu(OH)2↓+Na2SO4;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答】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理由是: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答案为:(1)有白色沉淀生成;(2)CuSO4+2NaOH=Cu(OH)2↓+Na2SO4;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考点3盐的化学性质[典例3](2023秋 工业园区校级期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酸的浓度均逐渐减小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速率均先慢后快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答案】C【解答】:A、0~300s内,两个容器内发生的是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少,0~300s内,两个容器内酸的浓度均逐渐减小,选项说法正确。B、由0~100s内,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故选项说法正确。C、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0~200s内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7.8amL,则100~200s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7.8amL-2.8amL=5amL,则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2.8amL=2.2amL,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稀硫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最终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相差不多,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变式训练(2023 南通一模)取12.9g水垢样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Mg(OH)2MgO+H2O↑、碳酸钙受热分解,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B.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D.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x)为5.6g【答案】D【解答】: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所以A、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Mg(OH)2MgO+H2O↑,碳酸钙受热分解,所以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设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Mg(OH)2MgO+H2O 58 40 18 x y 0.9g x=2.9g y=2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m,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CaCO3CaO+CO2↑100 56 4410g m nm=5.6g, n=4.4g所以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故B正确;C、依据元素守恒可知,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氧化镁和水,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D、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x)为2g+5.6g=7.6g,故D错误。故选:D。■考点4常见离子(SO42-、Cl-、CO32-等)的检验[典例4]对于某溶液中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答案】C【解答】解: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不一定有CO32-,特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沉淀可以为氯化银或硫酸钡,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根,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了银离子影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说明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则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钡等,加入盐酸可以溶解,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钡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如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 选项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A H+、NH4+、CO32-、SO42- B K+、Na+、OH-、SO42-C Cu2+、Mg2+、NO3-、Cl- D Ba2+、Na+、Cl-、OH-A.A B.B C.C D.D【答案】A【解答】: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5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的方法[典例5](2023 兴宁区校级三模)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Fe3+、Mg2+、Na+、Ba2+、C1-、OH-、SO4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最多能有5种离子B.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有OH-C.若溶液pH>7,则阳离子只能有Na+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SO42-,则一定没有Cl-【答案】A【解答】解:A、Fe3+、Mg2+均能与OH-结合生成沉淀,Ba2+、SO42-可以结合生成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Fe3+、Mg2+、Na+、Cl-、SO42-,溶液中可能存在5种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若溶液有颜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Fe3+能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溶液中一定没有OH-,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溶液pH>7,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OH-,Na+或Ba2+和OH-能共存,则可能含有Na+或Ba2+,故选项说法错误。D、Fe3+、Mg2+均能与OH-分别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Ba2+、SO42-可以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SO42-,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Mg2+、Ba2+,可能含有Cl-,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在学习酸、碱、盐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A填 (填物质类别).(2)针对反应⑦,该同学写出下面化学方程式:Cu+H2SO4═CuSO4+H2↑,有的同学认为该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理由是 .(3)图中所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有 条.(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且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6)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7)①③④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一些阴、阳离子两两相结合生成 .现有CO32-、NH4+,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横线”中,短线相连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网络.通过形成的网络,可以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例如: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解答】解:(1)碱可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图中A空白方框中可填写非金属氧化物;(2)位于氢前的金属可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位于氢后,与酸不反应;(3)通过分析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5条,分别是酸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4)由图可知,反应④是盐和酸的反应,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求产生沉淀,因此可以为:AgNO3+HCl═AgCl↓+HNO3 (答案符合要求即可);(5)由图可知,反应①是碱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要求产生气体,因此是铵根离子和碱溶液的反应,因此方程式可以为:NH4Cl+NaOH═NaCl+H2O+NH3↑ (答案符合要求即可);(6)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OH-;(7)根据“短线相连的这些阴、阳离子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规律,在有CO32-、NH4+中,CO32-既能与氢离子生成气体,又能与钙离子、钡离子形成沉淀;NH4+和OH-结合产生氨气和水;,因此A处CO32-;B 处NH4+; 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锌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钡沉淀、碳酸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Cu2+、OH-会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C;故答案为:(1)非金属氧化物;(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位于氢后,与酸不反应; (3)5;(4)AgNO3+HCl═AgCl↓+HNO3 (答案符合要求即可);(5)NH4Cl+NaOH═NaCl+H2O+NH3↑ (答案符合要求即可);(6)OH-; (7)沉淀或气体或水;A CO32-; B NH4+; C.■考点6化学肥料[典例6](2023 鸡西二模)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A.Ca3(PO4)3 B.K2SO4 C.KNO3 D.CO(NH2)2【答案】A【解答】:在农业上施用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正确;B、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故选:A。◆变式训练(2023 中山市模拟)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亚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NH4)2SO4 D.KNO3【答案】B【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C、(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7复分解反应[典例7](2023春 潢川县校级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大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B.锌和硫酸铜溶液C.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答案】A【解答】: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水,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大,故选项正确。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和碳酸钾两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硫酸钡不溶于水,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2023 江汉区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废弃物倒入到同一支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呈无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无色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B.滤液混合后能观察到沉淀明显增多的现象C.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可能为紫色或蓝色D.实验结束后试管①中溶液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试管②中溶液组成只有1种情况【答案】A【解答】:实验①反应后有硫酸钡、氯化铜,可能有硫酸铜或氯化钡;实验②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可能有硫酸铜或氢氧化钠;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到同一支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说明实验②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溶液显蓝色,是氯化铜中铜离子显蓝色,说明氯化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Cu2+;A、如果实验①反应后氯化钡过量,与实验②中硫酸钠恰好反应,所得无色滤液中可以只有氯化钠,故错误;B、滤液混合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观察到沉淀明显增多的现象,故正确;C、所得无色滤液中至少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两种溶质,可能氢氧化钠过量,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可能为紫色或蓝色,故正确;D、实验结束后试管①中溶液组成可能为氯化铜,氯化铜、硫酸铜,氯化铜、氯化钡有3种情况,试管②中溶液组成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只有1种情况,故正确。故选:A。1.(2023 济南)已知某溶液X是稀盐酸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NaNO3溶液、K2CO3溶液、FeCl3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所加溶液 甲 乙 丙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A.甲是K2CO3溶液 B.乙是NaNO3溶液 C.丙是FeCl3溶液 D.溶液X是稀盐酸【答案】A【解答】解:稀盐酸与NaNO3溶液、FeCl3溶液均不反应,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X不可能是稀盐酸;X是Ca(OH)2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与NaNO3溶液不反应,则甲是K2CO3溶液,乙是FeCl3溶液,丙是NaNO3溶液,观察选项,A说法正确。故选:A。2.(2023 襄阳)现有80g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a→b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SO4+2NaOH=Na2SO4+Cu(OH)2↓C.原混合溶液中H2SO4与CuSO4的质量比为49:80D.向c点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不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答案】C【解答】解: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g时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此时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故a点含有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以及生成的氯化铜三种溶质,故A错误;B、a→b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B错误;C、0→a段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a→b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H2SO4——2HCl——2NaOH,CuSO4——CuCl2——2NaOH故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关系为:H2SO4——CuSO498 160故C正确;D、c点溶液中含有氯化钡,故向c点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3.(2022 河南)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氢钠与胃酸(含盐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解答】: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MgCO3+2HCl=MgCl2+H2O+CO2↑,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4,但碳酸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减少。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减少。4.(2023 绍兴)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 (选填“钾”、“氮”或“复合”)肥。(2)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3)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答案】(1)复合;(2)②;(3)60。【解答】:(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与钾元素两种养料,属于复合肥;故答案为:复合;(2)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变成了不饱和状态;故答案为:②;(3)设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则:140g××100%=(140g+x)×20%x=60g故答案为:60。(2023 陕西)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1)小明在麦田劳动时看到麦子叶色浓绿,长势喜人,农场工人告诉他是及时施用了一种复合肥。农场仓库存放的化肥有KNO3、K2SO4、NH4Cl,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三种化肥包装袋上均写着防雨防潮,其原因是 。(2)小明想在家里尝试无土栽培,便从农场带回了三种化肥,使用时却因标记不清而无法区分KNO3和K2SO4,于是到化学实验室进行鉴别。他取少量其中一种化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2~3滴某溶液,立即出现了白色沉淀,可确定所取的化肥是K2SO4。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3)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时,小明依据如图想先配制两种化肥的饱和溶液以备后用。配制时,假设室温为20℃,若小明用等体积的水配制成恰好饱和的两种化肥溶液,则两种溶液中NH4Cl与KNO3的质量比为 。【答案】(1)硝酸钾或KNO3;三种化肥均易溶于水;(2)BaCl2+K2SO4=2KCl+BaSO4↓(合理即可);(3)93:79(合理即可)。【解答】解:(1)KNO3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磷、钾中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K2SO4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NH4Cl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三种化肥包装袋上均写着防雨防潮,其原因是三种化肥均易溶于水;故答案为:硝酸钾或KNO3;三种化肥均易溶于水;(2)鉴别KNO3和K2SO4两种化肥,可采用含有钡离子的溶液,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因为它们与硝酸钾均不反应,均能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SO4=2KCl+BaSO4↓,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Ba(NO3)2+K2SO4=2KNO3+BaSO4↓,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Ba(OH)2+K2SO4=2KOH+BaSO4↓,故答案为:BaCl2+K2SO4=2KCl+BaSO4↓(合理即可);(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配制时,假设室温为20℃,若小明用等体积的水配制成恰好饱和的两种化肥溶液,则两种溶液中NH4Cl与KNO3的质量比为37.2:31.6=372:316=93:79;故答案为:93:79(合理即可)。1.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A.氢氧化铝 B.氢氧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答案】B【解答】:A、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正确。C、碳酸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故选:B。(2023 遂平县模拟)如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A.KNO3 B.HCl C.BaCl2 D.NaOH【答案】C【解答】解:A、硝酸钾和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液都不会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B、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选项错误。C、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与硫酸钠、碳酸钠均不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2023 绵竹市模拟)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答案】D【解答】解: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加水后溶液澄清,一定不存在硝酸钡,纯净的碳酸钠10.6克时,会生成二氧化碳4.4克,纯净的碳酸氢钠10.6克生成的二氧化碳约是5.55克,氯化钾的存在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在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gCO2,说明碳酸钠中的杂质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是根据计算全部的质量都是碳酸氢钠时生成的质量也多余4.4克,所以若是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故样品中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故选:D。4.(2023 天宁区校级模拟)被毛主席誉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范旭东先生在1930年利用纯碱和熟石灰进行规模化生产烧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呈中性 B.熟石灰遇酸会吸热 C.烧碱又称苛性钠 D.烧碱不具有腐蚀性【答案】C【解答】解:A、纯碱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熟石灰遇酸发生中和反应,会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又称苛性钠,故选项说法正确。D、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2023 原州区校级二模)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2)在性质③中,X代表 类物质(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钙,写出与硝酸钙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答案】(1)产生红褐色沉淀;(2)酸;(3)Na2CO3(合理即可)。【解答】解:(1)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所以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2)盐能与某些酸反应生成盐和酸,如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所以X代表酸;(3)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钙,可以是硝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底和硝酸钠,所以与硝酸钙反应的物质可以是Na2CO3。故答案为:(1)产生红褐色沉淀;(2)酸;(3)Na2CO3(合理即可)。6.(2023 长春四模)苏打水是含碳酸氢钠等物质的水溶液,对人体有益,其产品介绍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已有知识回答问题:产品名称:苏打水配料表:水、碳酸氢钠、安赛蜜、三氧蔗糖、食用香精pH:7.8±0.4(1)苏打水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饮用苏打水可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3)该苏打水的配料表中水在溶液中的作用是做 。【答案】(1)碱性;(2)碳酸氢钠;(3)溶剂。【解答】解:(1)苏打水的pH:7.8±0.4,大于7,呈碱性。(2)饮用苏打水可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其中碳酸氢钠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起到主要作用的物质是碳酸氢钠。(3)该苏打水的配料表中水在溶液中的作用是做溶剂。故答案为:(1)碱性;(2)碳酸氢钠;(3)溶剂。7.(2023 昌平区二模)用如图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1)若X是Na2CO3溶液,Y是澄清石灰水,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X是稀HCl,Y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能证明HCl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若酚酞变色的pH范围在2-10.0之间,则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A.NaCl B.NaCl、HCl C.NaCl、NaOH【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2)Y由红色变为无色;ABC。【解答】:(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若酚酞变色的pH范围在2-10.0之间,则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则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HCl或NaCl或NaCl、NaOH。答案为:(1)Na2CO3+Ca(OH)2═CaCO3↓+2NaOH;(2)Y由红色变为无色;ABC。8.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 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 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答案】(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2)BaSO4;H+、Na+、Cl-。【解答】解:(1)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4个。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2)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由于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或硫酸,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Na+、Cl-。故答案为:(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2)BaSO4;H+、Na+、Cl-。9.(2023 郸城县模拟)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不同的碱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碱溶液中均含有大量的 (填化学符号)。(2)①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除锈时铁制品不能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医疗上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①设计实验证明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酸性。②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4)粗盐中常含有杂质硫酸镁,为除去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则X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5)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少了2.2g,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1)OH-;(2)①3H2SO4+Fe2O3=Fe2(SO4)3+3H2O;H2SO4+Fe=FeSO4+H2↑;②NaHCO3+HCl=NaCl+CO2↑+H2O;(3)①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酸性;②NaOH、NaCl;(4)Na2CO3;(5)50%。【解答】解:(1)不同的碱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这是碱的共性,是因为各种碱溶液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即碱溶液中均含有大量的OH-;(2)①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3H2O,但除锈时铁制品不能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原因是H2SO4+Fe=FeSO4+H2↑;②医疗上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3)①证明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酸性的方法是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酸性;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4)粗盐中常含有杂质硫酸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则滤液中含有杂质氢氧化钡,除去氢氧化钡,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故X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5)大理石是碳酸钙的俗称,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减轻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即CO2的质量为2.2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x,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2.2gx=5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50%;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故答案为:(1)OH-;(2)①3H2SO4+Fe2O3=Fe2(SO4)3+3H2O;H2SO4+Fe=FeSO4+H2↑;②NaHCO3+HCl=NaCl+CO2↑+H2O;(3)①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酸性;②NaOH、NaCl;(4)Na2CO3;(5)50%。10.某补钙剂(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10 g补钙品放入100 g稀盐酸中,HCl与补钙品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求:(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解答】解:设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为x,碳酸钙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元素守恒结合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Ca∽∽∽∽CaCO3+2HCl═CaCl2+H2O+CO2↑40 100 73 111 4410gx y 100ga z 2.2gx=20%,y=5g,z=5.55g,a=3.65%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4%故答案为:(1)20%;(2)3.65%;(3)5.4%。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常见的化合物2盐(学生版).docx 1.4常见的化合物2盐(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