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资源简介

3.3汽化和液化 教案
一、本节知识框架导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3.通过体验和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4.通过分析或实验现象观察得到液化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会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2.通过液化两种方式的研究体会多渠道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几个对比实验,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客观记录,养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
4.通过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引入
  按照教材3.3-1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 怎么解释这些变化 想提出什么疑问 你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 ”“为 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 ”
  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二)、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 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 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 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 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
  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说明: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特别说明:注意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要记录当水温升高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实验记录表格如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78 82 88 93 100 100 100 10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2)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象。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交流、讨论:
  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 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
  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
  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 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 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④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秋天的早晨,荷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同学们家里做饭用的燃料“液化气”常温下是气态,它是怎样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里的呢?
(二)、蒸发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也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实验:下面用棉签沾一点涂抹在手背上,皮肤有什么感觉?
演示实验──蒸发吸热:
[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病人发烧时除了冷敷的方法,在额头和腋窝等处涂抹酒精,能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三)、液化
【做一做】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看不见针筒内的乙醚液体时,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是否出现了液态乙醚。
  【议一议】这个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方法是什么?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归纳】(板书)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答案:石油天然气在常温下是处于气态,通过不断向钢瓶充入石油天然气,增大了钢瓶内的压强(相当于压缩了石油气的体积),使之在常温下液化。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七、达标练习
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
  2、小明在夏令营学到了野外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如图4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袋口扎紧,经过一段时间,在塑料袋内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小水珠,收集起来就能获得饮用水.在此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汽化
C.凝华和升华
D.液化和升华
3、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的小实验感到疑惑,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4、小宇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7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
(2)此时该地区的大气压可能是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 小宇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八、板书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二、沸腾
1、探究液体沸腾实验
2、液体沸腾概念、特点、条件和影响因素及应用
三、蒸发
1、液体蒸发概念、特点、条件和影响因素
2、蒸发致冷
四、液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