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上近代史上主题三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九上近代史上主题三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手册

资源简介

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
考点名称:美国的领土扩张
美国领土扩张: 美国自1783-19世纪中叶先后通过4次领土扩张,由原有的200余万平方公里扩展到内战前的780万平方公里,5次扩张分别是:1812年通过英美战争划分美国的东北边界;1810-1835年间强占西属的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1846年美墨战争获得加利福尼亚地区;1804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娜;1867年以后购得阿拉斯加并强占夏威夷。 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运动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他们的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眼泪之路”。
西进运动产生的影响: 1.西部的开拓,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筑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 2.西进运动造就了大量独立农民,经济平等的同时促进了政治平等,有利于社会流动和政治开放; 3.西进运动推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 4.西进运动对美国民族的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后来称之为“拓荒精神”; 5.西进运动对印第安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
淘金热: 淘金热是由于西进运动的发展引发的人口迁移为开端的。在人口第三次大规模的浪潮来临之际,美国移民萨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并有冒险商人、操纵者、土地投机家布兰那使金矿发现的消息扩大到全世界。 金矿被发现后,美国沸腾,世界震撼。近在咫尺的圣弗朗西斯科首先感受到了淘金热的冲击,几乎所有的企业停止了营业,海员把船只抛弃在了圣弗朗西斯科湾,士兵离开了营房,仆人离开了主人,涌向金矿发源地,农民典押田宅,拓荒者卡垦荒地,工人扔下工具,公务员离开写字台,甚至连传教士也离开了布道所。这股热潮一直席卷到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俄勒冈及南部的墨西哥。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使加利福尼亚人口猛增。并且许多新近出现的城镇很快成为国际性的城市。 淘金热期间,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衣食住行变得陡然紧张,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且1848-1851年间,美国批发商品的价格指数847提高到1025,这些情况都反映这次淘金热对美国西部及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1854年起,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成下降趋势,黄金产值下降,但整个采金业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第二次采金热是50年代在科罗拉多发现金矿至70年代在内华达发现金矿。 这时采集矿种增多,并因此使美国作为最大的产金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898年。 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人、工业、企业家纷纷形成采矿公司,并逐步控制了采矿区。 其影响在于: 1.增长了社会财富。 2.带动了加利福尼亚地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人员的涌入,加快了农业、牧业的发展。 4.采矿业带动西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考点名称: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自由州: 19世纪中叶,美国北部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南部奴隶制度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北之间的斗争在西部土地的争夺中表现得最为激烈。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但是每当新州成立之际,就发生在该州内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 蓄奴州: 1789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财产权高于人权、州权高于人权、联邦无权干预奴隶制等一系列原则,使奴隶制在美国不仅难以废除,而且还在宪法的保障下继续在南方各州盛行发展。宪法生效时,联邦内共有13个州,其中7个州是已经宣布或即将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自由州,另外6个州为蓄奴州(南卡罗莱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与路易斯安那州)。蓄奴州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产区,需要大量的奴隶进行劳作,以保障生产。
南北经济发展对比: 1.北方建立了工商业经济体系,南方建立了奴隶庄园经济体系; 2.北方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方将数万的奴隶禁锢在种植园中; 3.北方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南方属于殖民经济,将大量的原料出口到欧洲; 4.北方需要南方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南方的奴隶没有任何购买能力; 5.北方需要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南方要求降低关税促进出口。
南北方矛盾的主要表现: 1.经济:北方工商业经济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 2.制度:伴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就新加入美国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双方矛盾激化。
南北战争前形势图:
堪萨斯内战——南北战争的预演: 堪萨斯内战堪萨斯内战 美国史上蓄奴论者和反对蓄奴论者之间为争夺对堪萨斯州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场小规模内战(1854~1859)19世纪以后,美国领土迅速扩张,在密苏里河以西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地区,前往垦殖的人日益增多,要求建立新州。该地区在北纬36°30′以北,按密苏里妥协案(1820)规定,应以自由州加入联邦,但奴隶主凭借在政府和参议院中的优势,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大种植园、畜牧业,主张实行奴隶制。 1854年1月23日,由参议院领地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党魁S.A.道格拉斯向参议院提交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宣布密苏里妥协案和1850年妥协案作废;奴隶制的实施不应受任何地域限制;新开发地区实行何种制度,应留给当地居民或其代表决定,即所谓“平民主权原则”。 这一法案,引起全国长达4个月之久的争论,但在参议院和众议院中均获得通过该法案规定,堪萨斯准州延伸至北纬40°以南(堪萨斯与科罗拉多大部),内布拉斯加准州包括密苏里河以西北纬40°与加拿大之间的地区。奴隶制的扩展从此不再受地域限制,不断推向北部,加速了资产阶级内部的分化,反对该法案的人于1854年7月组成美国共和党。资本主义和奴隶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酿成了堪萨斯内战。
考点名称:美国内战的爆发
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AmericanCivilWar),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大规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联邦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最终以联邦获胜结束。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此战不但改变当时美国的政经情势,导致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被最终废除,也对日后美国的民间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1809年-1865年),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其总统任内,美国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就在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不幸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位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
南北战争的历程和标志性事件: 1、时间:1861——1865年, 2、双方:美国北部诸州同南部发动叛乱的各奴隶制州之间的战争。 1860年,奴隶制度的反对派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1861年2月,“南部同盟”成立,美国34个州中有11个州参加。1861年4月,“南部同盟”军发动叛乱,占领南部许多要塞和储有大量武器、弹药的军械库。只有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堡要塞对叛军进行了两天的抵抗,但亦于4月14日投降。林肯总统3月4日就职。 1861年4月15日正式宣布南部诸州为叛乱地区。美国南北内战告爆发。 战争第一阶段(1861——1862):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林肯政府作战优柔寡断,这是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奴隶主持摇摆态度的结果,表现了企图用妥协方法解决冲突而不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倾向。1961年,主要战斗行动在华盛顿、里士满方向展开。 1862年5月20日通过的宅地法,以及解放南部叛乱诸州黑奴的林肯宣言(1863年1月1日),国内政治生活和联邦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北部各州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高涨,军队得到新编部队的补充,约有19万黑人(其中72%来自南部各州)入伍,25万黑人在后方勤务部队中服役。 1865年春季,联邦军队在格兰特指挥下恢复了进攻,并于4月3日攻占里士满。南军向东南溃退,但被格兰特追上并遭合围。4月9日,李集团军在阿波马托克斯附近投降。至6月2日,南军其他军队停止抵抗。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遭奴隶主和北部反动集团奸细布斯(演员)行刺,身负致命重伤。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以奴隶主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对林肯的历史评价: 1.领导北方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2.促进了北方更先进资本主义生方式的传播,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请了障碍 3.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内部障碍
葛底斯堡战役——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葛底斯堡战役是到那时为止的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役。联邦军死伤和失踪2.3万人,南军2.8万人。米德将军在战斗期间向各军下达了一道道重要命令,对战斗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葛底斯堡战役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南军失去战略主动权,再也未能向北进军,联邦军队转入进攻。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更加坚定了美国人民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正像4个月后林肯在葛底斯堡战场举行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时,发表的那篇不朽演说中所说的:“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曾为之竭尽全部忠诚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使这些死者不致白白牺牲。”
考点名称:葛底斯堡战役
葛底斯堡斯堡战役: 葛底斯堡战役(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于宾夕法尼亚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区进行,是美国内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经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后,南方在战略上陷入了困境,不能再对北方形成有效的攻势。
美国内战的主要标志性事件: 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炮轰一座联邦军队要塞。表明南方奴隶主阶级开始进行武力分裂,挑起内战。 转折标志: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战争 结束标志: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方都城里士满,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
美国内战局势图:
考点名称:美国内战
《宅地法》: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据统计,依据《宅地法》及其补充法令,联邦政府到1950年有2.5亿英亩土地授予移民。 《解放奴隶宣言》: 《解放奴隶宣言》(TheEmancipationProclamation)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宅地法》的实施的意义: 1.《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而《宅地法》影响最深的是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3.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内战的历程: 1.原因: (1)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矛盾激化。 (2)南方不满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建立”,挑起内战。 2.过程: (1)战争的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战争爆发。 (2)扭转战局的文件:①文件的颁布: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的颁布,②内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洲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军队。《宅地法》的法令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私人所有。③历史作用:宣言的发表,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而法令的发表,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因而两个法令成为南北战争转折点,北方由防御转为进攻。 (3)战争的结束:1865年,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4)战争结果及历史作用1.结果:北方获得胜利,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3.历史作用: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讲述蓄奴州奴隶的悲惨遭遇——《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着力刻画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黑奴汤姆,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遭受的悲惨命运,借此揭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本质。《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情绪,从而成为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 小说以生动的笔法和语言描绘了19世纪的美国社会,刻画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心地善良、笃信上帝的汤姆是最重要的一个,他宁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他人,是个殉道者般的英雄人物。此外,聪明好学、有勇有谋的奴隶乔治,活泼野性、自尊爱人的小姑娘托普西,敢作敢为、性格刚烈的凯茜等众多形象,也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