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上近代史上主题一第14课美国的独立备课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九上近代史上主题一第14课美国的独立备课手册

资源简介

第14课 美国的独立
考点名称:来克星顿枪声
莱克星顿的枪声: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在1775年4月19日,伴随着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1.北美殖民地体系的建立; 2.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 4.北美殖民地地区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的高压政策和经济剥削。
莱克星敦的枪声: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 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便宜的价格打压了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美国茶叶价格被操纵,北美生产出来的茶叶销售受影响。另外北美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扶植的,假如他们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他们还继续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剥削,被迫接受英国对殖民地征税和制定法律。所以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当天晚上,在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 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后,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殖民当局正常统治的恶意挑衅,为压制殖民地民众的反抗,波士顿倾茶事件[6] 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这四项法令通称为"强制法令",规定英军可强行进驻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这些法令明显地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权利,激起了他们的联合反抗,直接导致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拟就呈交英皇的请愿书和抵制英货的法案。
考点名称:《独立宣言》的发表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的宣言,这一天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第一次大陆会议: 1774年9月5日,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 第二次大陆会议: 第一届大陆会议之后,英王变本加厉地对殖民地采取镇压措施,引起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康科德的武装冲突。在人民反英武装斗争和高涨的革命情绪推动下,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并于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1日获各州批准,开始生效。据此成立的邦联国会代替大陆会议,成为直到1789年3月为止的美国立法机构。
《独立宣言》的颁布背景: 1.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理论基础); 2.北美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的推动; 3.潘恩发表《常识》,激励人民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争爆发的实际情况。 《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1.《独立宣言》表达了北美人民追求独立的愿望,对独立战争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 2.《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作为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 3.《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成立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欧洲反封建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独立宣言》原件:
《国家宝藏I》: 电影《国家宝藏I》是一部围绕《独立宣言》而虚构的故事,但其中不少独立战争史实可以参考。
考点名称:1787年美国宪法
《1787宪法》: 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利,又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其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权力平衡。其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行动、实践。
三权分立的主要特点(结构图):
联邦制与邦联制的对比:
《1787宪法》制定的背景: 1.经济因素:外国上商品占据美国市场;海外贸易受挫;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收支失衡,外债巨大。 2.政治因素:边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3.根本原因:独立后的美国以松散的联邦同盟存在。 《1787宪法》体现原则: 1.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 3.民主原则:总统、议员由民选产生。 《1787宪法》的作用: 1.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2.缓和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3.妥善的处理了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4.有利于形成真正统一的国家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努力制度,没有解决好南北矛盾。
《1787宪法》原件:
“驴象大战”: 1828年,民主党人杰克狲竞选美国第七任总统,对手以“笨驴”嘲讥他。杰克狲当选后,其顽固的作风让他那“驴子”的绰号挥之不去。? 1874年,有人在漫画中用受困的大象来讽刺共和党在选战中失力。 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都接受这种比喻。驴子被视为笨头笨脑的动物,但民主党人认为,驴子其实是既聪明有又勇气的动物。大象被讥为大而不当、华而不实、保守愚昧,但在共和党人心目中却代表了尊严、力量和智能。 每到选举季节,海报和报纸铺天盖地都是驴和象的“光辉形象”,竞选的会场上也时常出现充气塑料做的驴和象。
考点名称:“美国国父”华盛顿
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他被誉为“美国国父”。他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对华盛顿的评价: 1.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美国的开国元勋; 2.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受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北美人民经过了萨拉托加、约克镇等系列战役,击败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他还开创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独立战争结束后,他主动交出军权,1787年在他的主持下美国制订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他还身体力行,他在连任第一二届总统后主动放弃担任第三届总统的机会; 4.由于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卓越功勋和开创的民主政治,使他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的著名总统之一,被尊为美国国父。
乔治·华盛顿:
考点名称: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战争。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知识架构图:
美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对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 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通知,建立近代每周第一个独立国家; 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同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