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维新变法运动的同步练习
1.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21教育网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2.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4.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21cnjy.com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
5.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6. 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8. 右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义,从容赴死的图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慈禧太后、袁世凯
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9.专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邵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作为一个学习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应该定为中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0.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惶出逃 D.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
(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
(2)“贼”指何人?为什么他“无力回天”?
参考答案:
1.A 2. B 3. A 4. C 5.B 6.B 7 .D 8. A 9.B 10.B
11. (1)谭嗣同;戊戌政变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
请想象一下作者写诗的情绪是怎样的?诗中的“事”指的什么事?
感事诗
谭嗣同(1896年)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满腔悲愤,忧心忡忡
签订《马关条约》
说说:视频 的内容和历史哪一事件有关?为什么会发生?
公车上书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1895年
影响:
结果:
起因:
时间:
内容: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没有成功
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
(1873~1929年)
变亦变,不变亦变
要求进行变法求强
表达了康梁怎样的主张?
《时务报》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万国公报》
在公车上书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立学会:强学会
办报刊:《时务报》、《国闻报》
《国闻报》
《时务报》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万国公报》
这些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哪些变法主张?
梁启超在《时务报》中提出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述变法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
《国闻报》
《时务报》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万国公报》
这些宣传维新抗炎法思想的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启发民智、制造舆论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国闻报》
(1)“改”这个声音最有可能是谁发出的?
(2)为什么是“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
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光绪皇帝 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材料二: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8年初
材料一:
中华民族危机业重,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以上材料,表明什么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结合戊戌变法的措施谈谈它们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有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变法措施为什么没有设计设议院?
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维新派国量相对弱小;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说说:视频反映了哪种身份的人对变法不满?对变法的哪点内容不满?
顽固大臣会;准备科考的读书人;八旗子弟
裁撤冗官;废除八股取士;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诗中“杀”指哪一历史事件?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戊戌政变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光绪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
刘光第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1)“历史在这里沉思”,沉思什么?
(2)“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是悲哀抑或是感动,你觉得会是什么?
历史在这里沉思
······
不经意间,
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历史意义
1.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2.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谭嗣同深夜只身拜访袁世凯,希望他担当起诛杀荣禄、保护光绪帝的救驾任务。袁世凯假意应允,等谭嗣同一走,他马上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1.缺乏群众基础 2.袁世凯的出卖
3.顽固派势力强大
4.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5.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