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与磁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③会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线圈上的电流方向。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安培定则。三、教学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奥斯特实验,把小磁针放在指导线的下方,通过观察导线通电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知识回顾1.将磁体放到静止的小磁针周围,小磁针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观察条形磁体周围的铁粉形状和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如何判断小磁针的N、S极 3.对于磁化现象,你是怎么理解的 活动2【活动】(一)电流的磁效应 【情境设置】小组思考交流(1)小磁针静止时,N指向什么方向 为什么 (2)当电路断路时,磁针会转动么 (3)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么 (4)如果磁针转动,说明了什么 (5)如果磁针转动,如何使磁针转动方向发生改变 (6)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3【活动】奥斯特的故事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从小聪明好学,179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后来成为这所大学的物理教授。他相信各种自然现象间存在联系。经过长时间用实验寻找,在多次失败后,1820年,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结论: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思考:电流的效应还有哪些 活动4【导入】(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问题设置】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 怎样才能将这种较弱的磁场能够明显地显示出来,供我们加以应用呢 【总结】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活动5【活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思考: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结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活动6【导入】过渡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思考: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周围不同位置,如何区分小磁针的N,S极 它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哪么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环绕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改变电流方向,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螺线管的N,S极:思考: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想想议议:你能用一个巧妙的方法把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其中的电流方向的关系表述出来吗 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的左边。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流动,N极就在我的前方。活动7【导入】(三)安培定则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