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第一节声的利用
一、本节知识
声音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速
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声产生的条件: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传播的条件:不仅需要声源,还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物理现象,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介质
四、教学难点
声靠介质传播形成的声波,是难以直接通过视觉或触觉感受到的
五、教学用具(以及参考资料)
扬声器、尺子、橡皮筋、两端固定且绷紧的琴弦、音叉、鼓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很多动物能够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例如海啸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当海啸来临动物们能比人类提前感知到危险,并躲避灾难,如图片。下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师:请讨论并交流,寻找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实验 1: 使尺子和橡皮筋发声。
思考: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尺子和橡皮筋发声是因为它们振动。
提出问题: 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实验 2: 敲打音叉 —— 音叉振动,发声。
音叉的振动通过用发声的音叉靠近本来悬挂在铁架台上静止不动的乒乓球,乒乓球弹开;或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证明。
结论: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结论: 从上面的实验以及其它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发声时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方法: 归纳法)
思考:声音是怎样停止的
提问: 振动停止,发声体还会发声吗
实验: 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同时也听不见声音了。
结论: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拓展: 声音的重现 —— 唱片机。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师: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实验 1
①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的另一端桌面上轻轻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②你把耳朵紧贴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实验 2
鱼儿能听见拍手声。
结论 :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例敲鼓
实验4 真空罩实验。视频展示真空罩实验
结论: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知识点3 声速
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
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的声音。
这些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声的传播是有一定速度的。
提问:
问题 1: 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关系怎样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有关。
问题 2:声音在 15 ℃ 和 25 ℃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在 15 ℃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 m/s, 25 ℃时, 是 346 m/s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知识点4 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请计算: 在课堂里,老师和你相距 17 m 时,你的
讲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你发声多久后才能听到回声?
想想议议: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 然后怎样计算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 t。写出计算海水深度的公式。
(三)课堂小结
1.声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时不在的物理现象。
2.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物体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介质、声接收器三者缺一不可。
3.本节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观察—分析概括—归纳推理—得到结论。请同学们回忆本节课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了哪些结论?
(四)作业
基础知能
1.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列举出
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它们是如
何发声的 (参照下一页)
2.课本 16 页 4、5 两题。
设计操作
每组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七、达标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振动的声源,就一定有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声源
C. 振动快的物体能够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D. 不振动的物体有时也能发出声音
2、 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机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 用电子通讯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一门反坦克炮,瞄准敌军坦克射击,经 0.5 s观察到坦克爆炸起火,再经过 1.5 s 听到传来的坦克爆炸声(声速为 340 m/s)。求坦克被击中时距离反坦克炮多远?
4、 汽车以 15 m/s 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 8 s 听到了回声,求汽车鸣笛时离对面高山的距离。(气温为 15 ℃)
八、板书
声音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速
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九、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