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常识。
2. 能力目标:学会在公共场所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公共意识,尊重公共环境。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礼仪,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教材中设计了多个活动,如情境对话、小游戏等,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实践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但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够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对于公共卫生和环保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公共卫生和环保问题的认识。
四、重难点
重点:理解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难点:树立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里乱扔垃圾的故事。小男孩随手把吃完的零食包装袋扔在地上,没有放在垃圾桶里。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把包装袋叼走了。小男孩看到这一幕,感到很惊讶,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像小男孩一样乱扔垃圾?我们应该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持环境卫生?
(二)、新课
1. 图片展示:出示一些公共场所的图片,如公园、街道、商场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指出哪些地方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2.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会乱扔垃圾。可能是因为方便、懒惰、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等原因。然后讨论如何在公共场所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垃圾桶数量、设置垃圾分类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和游客。工作人员的任务是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游客的任务是遵守规定,不乱扔垃圾。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体验如何保持环境卫生,并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
4. 制定公约:引导学生制定一份公共场所环保公约。公约内容可以包括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爱护公共设施等行为准则。同时,也可以规定违反公约的处罚措施,如罚款、警告等。
5. 故事会:邀请学生分享一些关于环保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关于保护环境的事迹、保护动物的行动、节约资源的方法等。通过分享故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练习
1. 情景判断:给出一些公共场所的情景描述,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例如:在公园里,有人随手扔了一个饮料瓶;有人在商场里用完餐后,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环保公约。可以让学生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如定期组织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监督他人等。
3. 知识竞赛:组织一场关于环保知识的竞赛。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如“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环保方法?”、“你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吗?”等。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习题设计
1. 选择题:下列哪种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A. 废纸 B. 废电池 C. 废塑料 D. 废金属
2. 简答题:请谈谈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有一位小朋友在公园里随手扔了一个塑料瓶,请分析这种行为的影响,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4. 实践题:请你在家里或学校里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和处理计划,并分享给同学或家人。
5. 思考题: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和美好?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影响身边的人共同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和美好。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发现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