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带来的生产力变革,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明创造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
时空观念:通过材料探究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
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
家国情怀: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新的发明创造源于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车
难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思考: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开了工业文明之先河,后来众多国家纷纷效仿。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学习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思考:通过以上图片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在英国开展的?
政治:17世纪末,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前提)
经济: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直接原因)
资本: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巨额的原始资本、原料;
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技术
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小结: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过程:
你知道棉花织成布需要经过哪些工序吗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意义:
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思考:这些发明的弊端是什么?
缺点: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工厂必须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工厂选址受限,工厂规模也受限 ②水量不稳定,影响工厂生产
1712年,纽可门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早期发明的蒸汽机只用于矿井抽水,很不完善,且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
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观察以上图片,蒸汽机的推广产生哪些影响?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意义: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观察比较两图,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有何不同?
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佣1000多人。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 、火车与铁路
材料:1785年,第一批新设计的蒸汽机交付到纺纱厂使用,产量由原来的300-400只纱锭,上升到了10000只纱锭………大量的工业品被生产出来,工厂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纺纱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产品的运输有成了问题? 产品不能及时运到市场,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是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1、火车的发明:
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你认为铁路时代到来对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对生活:提高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
对生产: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2、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工业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手工业者在大工业的冲击下纷纷破产;中小工场主也受到排挤,他们也不得不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这一时期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向世界输出商品,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材料四:
通过研读材料,小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建立现代工厂制度,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是也造成环境污染。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思考:工业革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国家繁荣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坚持“科技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却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随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欧美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四)、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克隆普顿发明骡机C.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D.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2、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新的时代”指的是 ( A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 D.太空时代
3、下列机械和交通工具,哪些是18、19世纪出现的( C )
①火车 ②汽船 ③水力纺纱机 ④飞机 ⑤珍妮机 ⑥航天飞机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4、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2/3,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 ( B )
A.城市机械化进程加快 B.英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C.蒸汽机对铁、煤的需求量大增 D.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五)、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背景
2、过程
3、意义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火车的发明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