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3.6《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三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3.6《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三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
《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三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并关注不同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保护。
【教学目标】
1. 通过资料搜集、解读、整理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衣食住行的特点,初步理解不同地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2. 通过交流整理、分析资料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传统习俗,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事物与现象,尊重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
3.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祖国不同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保护。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探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
3. 认识自然环境与当地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关注不同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保护。
【学情分析】
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地区较为熟悉,但对其他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修正和完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中国地理位置的理解和意见。
2. 老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带领学生回忆并说出中国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等地区的名称。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呈现与探究
1. 老师展示一些图片,介绍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老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位于南方的城市的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特点?
学生:有很多绿色植物,气温可能比较高。
老师:非常好!那位于北方的城市呢?
学生:那边看起来比较干燥,可能有沙漠。
老师:很棒!你们观察得非常细致。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同?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这个问题。你们可以从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找出不同地区的独特之处。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积极交流和分享观点。
三、总结与归纳
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学生代表:我们小组发现,南方的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和茶叶;北方的气候干燥,适合养骆驼和种植小麦。
老师:非常好!你们总结得很准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2.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作为板书。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总结一下。请你们说说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
学生:南方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和茶叶;北方气候干燥,适合养骆驼和种植小麦。
老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补充。
四、拓展与应用
1. 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提供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物产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老师:现在,我将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物产资源差异。请大家认真观看,记下你们观察到的重要信息。
2. 学生观看视频或阅读文献,并记录下新的发现和观点。
五、展示与分享
1. 学生展示他们在拓展与应用环节中获得的新发现和观点。
学生A:我发现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人们发展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
学生B:我在文献中看到,东部地区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其成为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基地。
学生C:通过观看视频,我了解到西南地区的高海拔和多山地形,造就了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群落。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讨论,对他人的观点提出问题或给予赞同和补充。
六、反思与评价
1.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验。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你们觉得今天的课程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学生:我觉得通过小组讨论和视频观看,我更加了解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让我感到很欣慰。
2.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对本课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老师,我们学习的内容只是中国的地理资源吗?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吗?
老师:非常好的问题!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文因素、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也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课程中继续深入探讨。
七、作业布置
1. 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区,调查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撰写一份报告。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选择一个地区,可以是中国境内的,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请你们在报告中描述该地区的气候、地形、物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2.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收集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板书设计】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他们通过探究和讨论,初步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培养了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关注不同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