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2讲 透镜及其应用 (课件)(共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2讲 透镜及其应用 (课件)(共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讲
1
考点清单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成都8年真题子母题
2
纵向实验一题多设问
成都8年高频点考情及趋势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要求 命题点概览
运动和相互 作用 2.3.5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7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中的应用. 例8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2022年版课标新增) 活动建议: 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用其观察远处的景物. 命题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8年5考)
命题点2 眼睛和眼镜(8年6考)
课标内容要求 命题点概览
实验 探究 4.2.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8 用蜡烛(或F形光源)、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正倒、大小、位置、虚实等与物距的关系.(2022年版课标新增) 活动建议: 用可变焦距的眼睛模型,演示并说明近视眼、远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2022年版课标新增) 命题点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18.A卷20,2016.B卷2)
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8年5考)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试题情境 考查内容
2023 作图题 A卷21(1) 1 凸透镜特殊光线作图
2022 填空题 A卷14题第二空 2 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试题情境 考查内容
2019 作图题 A卷23(1) 2 凸透镜特殊光线作图
2018 选择题 B卷2A 0.5 近视眼镜片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016 填空题 A卷15题第一空 2 戴上了近视眼镜 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
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点2 眼睛和眼镜(8年6考)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试题情境 考查内容
2023 填空题 A卷16 4 爱眼日 明视距离、矫正远视眼
2022 A卷14 4 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眼镜成像原理、矫正近视眼
2021 A卷15 4 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可能患上近视 角膜和晶状体的作用、近视眼的矫正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试题情境 考查内容
2018 选择题 B卷2A 0.5 近视眼镜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
2017 填空题 A卷15 4 爱眼日 近视眼的成像图和矫正
2016 A卷15第一空 2 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小雯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 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
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点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18.A卷20,2016.B卷2)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内容
2018 填空题 A卷20 4 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方案
2016 选择题 B卷2 2 根据物距、像距判断成像情况,成像特点的应用(照相机),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
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
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复习内容
创设情境一:清晨,透过草叶上的露珠看到放大的叶脉 问题1:露珠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作用?相当于哪个光学元件? 问题2:放大叶脉的光学原理是什么?用光路图说明. 1.凸透镜的特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创设情境二: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问题1:图中所示器材的成像原理分别是什么? 问题2:如何用凸透镜、光具座探究成像规律? 生活中的透镜→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复习内容
创设情境三:小明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爷爷眼睛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于是小明和爷爷一块去眼镜店配眼镜 问题1: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问题2:小明和爷爷分别要佩戴哪种眼镜? 1.眼睛的成像原理
2.眼睛与视力矫正
透镜及其应用
认识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图示
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神奇的眼睛
视力
及其矫正
凸透镜的成像
规律及其应用
眼睛
成因
矫正方法
成像示意图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成像特点
应用
成像规律
考点清单
一、认识透镜
形状 对光线的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凸透镜 中间___, 边缘______ 对光有 ______作用
凹透镜 中间____, 边缘_____ 对光有 _____作用


会聚


发散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图示(请在图中作出“AB”的像)
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 u>v u=v u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u>2f u=2f f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
fv=2f
v>2f 
A'
B'
A'
B'
A'
B'
成像特点 倒立、缩小、______ _____、_____、实像 倒立、______、______ ______、放大、______
应用 照相机、摄像头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实像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正立
虚像
图示(请在图中作出“AB”的像)
A'
B'
A'
B'
A'
B'
成像规律 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_,像______;物距减小,像距______,像______;
总结: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_,像______;物距减小,像距______,像______.
总结:成虚像时,(放大镜)物远像远像变大
减小
变小
增大
变大
增大
变大
减小
变小
图示(请在图中作出“AB”的像)
A'
B'
A'
B'
A'
B'
三、神奇的眼睛
1、眼睛
人眼相当于一个可自动调节焦距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______,承接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
光屏
2、视力及其矫正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像 示意图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______,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______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______,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______
矫正 方法 配戴用_______做成的近视眼镜
配戴用________做成的远视眼镜
太强
前方
太弱
凹透镜
后方
凸透镜
微点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  )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离透镜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  )
(3)小明看到正立的树,是由于树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也是正立的 (  )
(4)小明将视线由远处高楼移到近处湖面时,他眼睛的晶状体要变厚(  )
×

×

纵向实验一题多设问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 如图甲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实验室应保持较____的环境,为了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______________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
图甲 图乙
10

左右小范围内
例 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3)[真实操作]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填字母).
A. 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 用刻度尺逐个进行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 把蜡烛烛焰、透镜和光屏在光
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
同一高度,再分开
图甲 图乙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C 
(4)[真实操作]下图中属于已经调整好的实验装置是____(填字母).
C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5)当各器材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画出):
①此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图甲 图乙
缩小
照相机
②保持图乙中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 cm刻度线处,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的像可能是图丙中的___(填字母),生活中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图甲 图乙
80
B
投影仪
图丙
③将蜡烛向右移至45 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眼睛在______(选填“烛焰”或“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观察,可以看到一个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
图甲 图乙 图丙
光屏
正立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6)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____方移动,为了让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
向上移动)
图甲 图乙
图丙
(7)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后,根据测
量结果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到如
下表数据:
①分析表中1、3、5次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_____,像_____,
且实像都是____(选填“正”或
“倒”)立的.
实验 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特点 正倒 大小 虚实
1 40 13.3 倒立 缩小 实像
2 30 15 倒立 缩小 实像
3 20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4 15 30 倒立 放大 实像
5 12 60 倒立 放大 实像
6 10 40 不成像 7 8 — 正立 放大 虚像
8 4 — 正立 放大 虚像
越小
越小

②分析数据可知,____倍焦距处
是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____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
分界点.
③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
第___次实验数据可能是编造的,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
一倍焦距处不成像,所以无像距
实验 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特点 正倒 大小 虚实
1 40 13.3 倒立 缩小 实像
2 30 15 倒立 缩小 实像
3 20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4 15 30 倒立 放大 实像
5 12 60 倒立 放大 实像
6 10 40 不成像 7 8 — 正立 放大 虚像
8 4 — 正立 放大 虚像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8) (2022武汉改编)在图乙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同时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
图乙


(9)(2023凉山州改编)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图乙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近视
图乙
(10)实验后准备整理器材时,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怎样变化?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烛焰的像仍然是完整
的,且大小不变,只是
变暗了
图丙
D
透镜的其他部分
仍能透过光线,所以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但由于经过透镜的光线减少,像的亮度变暗
图乙
实验命题点
设计实验,收集证据
1.实验装置的安装调节
(1)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2.实验环境
3.眼睛观察像的位置(应该和烛焰在同侧还是异侧)
4.器材安装正确,光屏上仍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物距在一倍焦距内;②物距太小,像距太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量程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5.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实际应用
6.成实像时,动态成像规律分析(物远像近像变小)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7.蜡烛燃烧变短时像的位置会逐渐向上移动,接下来的调节方法:①将蜡烛向上移动;②光屏向上移动;③凸透镜和光屏共同向下移动)
8.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不同的透镜(换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时,为了成清晰的像,光屏的移动方向:(1)加凹透镜(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2)加凸透镜(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成都8年真题子母题
透镜对光的作用(8年5考)
1
命题点
1. 在图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a与两焦点的连线平行,b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a、b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
2. [2023成都A卷21(1)题2分]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点划线).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解题有策略
光学综合作图
此类问题在中考中常以光的反射结合折射或凸透镜作图.
凸透镜特殊光线作图: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经过焦点继续传播;b.经过光心的光线,其方向不变;c.经过焦点的光线,其方向平行于主光轴;该题符合a的情况.
光的反射作图:根据法线垂直于平面镜,
先做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画出反射光线.
眼睛和眼镜(8年5考)
2
命题点
3. [矫正远视眼](2023成都A卷16题4分)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 cm,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透镜矫正.
小于

3.1 [矫正近视眼](2022攀枝花改编)小夏同学为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_____眼.
发散
近视
4. (2022成都A卷14题改编)眼睛成像情况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情况相同,其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____透镜.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_____作用.
照相机

发散
5.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
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
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D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18.A卷20,2016.B卷2)
3
命题点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
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B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