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5讲 声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5讲 声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5讲
1
教材图片过考点
2
成都8年真题子母题
教材图片过考点
考点

声的产生与传播(8年6考)
1. (1)图甲中人说话时,人的说话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图乙中的鼓声是由_____振动产生的.
(2)(教科八上P37图改编)将图乙中的鼓水平放置,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可以观察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此探究过程中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法.
声带
鼓面
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知识补充
2. (教科八上P37图改编)如图所示,小明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停止抽气,再使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由此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传声.


介质
不能
3.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因为声音能在气体和______中传播. 我国古籍《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能够传声,且传播速度快.(均选填“气体”“固体”或“液体”)
液体
固体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一般来说,v固>v液>v气;其中,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340 m/s.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有传声介质;③合适的频率(20~20 000 Hz);④响度足够大.
知识补充
考点

声音的特性(8年3考)
4. (教科八上P42图改编)如图所示的装置.
(1)用手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声音,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增大,声音的______变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声音较____(选填“高”或“低”),钢尺振动较____(选填“快”或“慢”).这是为了探究______
___________的关系.
(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
和快慢均与钢尺相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
是_____.(填声音的特性)
响度


音色
音调
与振动频率
特征 响度 音调 音色
影响因素 (1)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 (2)距离声源远近: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____ (3)声音的分散程度:分散程度越小,响度越____ 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 发声体的材质、结构
易错辨析
乐音三个特征的区别




考点

噪声(8年3考)
5. (教科八上P46、P48图改编)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图甲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直接显示声音的强度,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如图乙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丙所示,在公路旁设置隔音屏障是在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图丁所示,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佩戴耳罩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
不能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知识补充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考点

声的利用(8年3考)
6. (教科八上P38图改编)如图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一曲你喜爱的音乐,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发现烛焰随着音乐“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能量
知识补充
超声是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次声是频率低于20 Hz的声.
7. (教科八上P50图改编)如图所示,医生利用的B超是借助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
超声波
信息
8. (教科八上P50图改编)我国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某海域探测海底深度,其简化图如图所示,考察船用船上的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______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海底会被_____回来,经2 s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深______m,这种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00 m/s)
超声波
反射
1 500
不能
成都8年真题子母题
演示实验类声学综合题(8年6考)
1
命题点
1. (2023成都A卷6题2分)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 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 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 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D
典型试题拓展
情境拓展——地方特色
小明去游览成都武侯祠,武侯祠外黄鹂的叫声不绝于耳,也有导游在给游客讲解武侯祠.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黄鹂的叫声是由发声器官的振动产生的       
B. 黄鹂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游客耳朵的
C. 导游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D. 游客自觉保持安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2. [音叉弹开小球](2022成都A卷6题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
2.1 [音叉共鸣]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 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A
3. (2021成都A卷6题改编)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
C. 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B
生活现象类声学综合题(8年4考)
2
命题点
4. (2020成都A卷2题2分)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C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 “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 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