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复习案年级 八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序号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课题 6.1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课型 复习课课标 要求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关于健全人格的内容: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关于责任意识的内容: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公民意识,自觉承担的相应责任,具备担当精神。 2.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提升道德修养。 3.法治观念:遵纪守法,树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观念。 4.健全人格:明确自己应如何承担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5.责任意识:形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厚责任感。内容 分析 本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的知识涉及:责任的含义和来源,角色与责任的关系,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八年级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面向逐步拓展的社会生活、公共生活和国家生活,因此,本框题的教学应紧密围绕“负责任”这一课程内容设计相关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学习过程中破解“负责任”的核心问题,并不断走向负责任的人生。 立足于对学生的责任感培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只有学生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激发自已关注自身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立志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框题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主体内容,既是对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又为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奠定思想基础。重点 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角色与关系。难点 为什么要对他人负责;如何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和意义。学情 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较之七年级的学生成熟,但是对于很多事情也缺乏辨析的能力。特别是独生子女较多,考虑问题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容易忽略他人的利益和感受。此外,也缺乏对于自己不同角色承担相应责任的清晰认识,在责任面前也容易出现逃避的现象。因此,本课旨在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复习 目标 1. 通过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图,巩固基础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2.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限时记忆、教师抽查、同学互查,扎实掌握、深度理解和领会运用核心知识点,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典例剖析,学以致用,能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读情景与联系教材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答案的能力。教学方法 归纳法、总结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环节 学习任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同学们,说说你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是固定的吗?什么是责任?来源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进行第六课第一框题的相关内容复习。 学生思考回顾本课内容 通过本课内容引言过渡到本节课的议题。一 梳理知识脉络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框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责任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基本知识点。二 熟记重要知识点, 抽查互查 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 2、责任和角色的关系? 3、认清角色、承担责任的意义? 4、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意义? 5、他人对自己负责的意义?表现? 师生共同完善,限时记忆。 诵读夯实, 高效记忆。 学生通过熟记重点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三 迁移运用,能力过关 迁移运用、能力提升 1.2022年8月6日至8月7日,因美兰机场核心部门实施专班隔离管理,人手紧缺,海南机场股份团委、工会、志愿者协会立即组织各单位员工志愿者120余人支援一线,志愿者们在美兰机场T1、T2航站楼外为旅客答疑解惑,耐心跟旅客讲解防疫、离岛政策,急旅客之所急、助旅客之所需。志愿者的这种责任感来自( ) A.对他人的承诺 B.道德规范 C.职业的要求 D.法律规定 2.“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上学后,责任是一方讲台,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告诉我们( ) A.每个人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B.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承担起与角色相一致的责任 C.随着所处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自己的行为 D.承担责任就是孝敬父母、努力学习 3.尚未出生时,父母长辈就开始为我们承担责任了;出生时,医院的区生、护士为我们承担责任;求学期间,学校老师为我们承担了主要责任……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付出。关于责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们只需享受他人为我们的付出,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 ②人在社会生活中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因而责任也是相互的 ③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④虽然我们还年轻,但也要尽到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学生进行知识学练对“责任”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并学会运用。 典例剖析,总结规律,践行素养,提高能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知道了责任有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字眼,有的责任担当起来需要付出许多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从中收获成长。 学生聆听(或共同总结) 总结归纳,达到提升课程核心素养。板书设计 学生思考并掌握复习内容 体现直观性,复习思路清晰课后反思通辽二中北校区第十六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初案八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序号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课题 6.2做负责任的人 课型 复习课课标 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当中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主人翁意识、具有担当精神,主动承担起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责任意识的内容: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能够懂得承担责任,积极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不断地学习与发展自身 道德修养——获得责任感,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发挥自身的作用 法治观念——明白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知识也是需要承担的责任 责任意识——不断地学习责任知识,增强责任意识 健全人格——努力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好少年,进一步完善自身人格,增强人格魅力内容 分析 本部分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第二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责任的相关概念,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分为两目,即“不言代价与回报”、“我承担 我无悔”。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本框题第一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利于学生面对责任时作出合理的选择;在作出选择后,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走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第二目“我承担我无悔”是第一目的深化。面对多种责任选择,面对不同的代价与回报,学生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逃避,还是“我承担我无悔”?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自我体会。重点 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难点 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学情 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知道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初步体会到承担责任的快乐。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感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对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能够表现出喜爱、敬佩的情感,对不负责任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但受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履行责任的能力还不够强,意志还不够坚定,情感还不够牢固。有的学生面对责任时有逃避推诿现象,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有的学生只强调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没有看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责任与代价、回报的关系,做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或者片面强调收获,以是否能够获得回报作为承担责任与否的前提等问题。复习 目标 1. 通过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图,巩固基础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2.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限时记忆、教师抽查、同学互查,扎实掌握、深度理解和领会运用核心知识点,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典例剖析,学以致用,能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读情景与联系教材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答案的能力。教学方法 归纳法、总结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环节 学习任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是什么?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来复习6.2做负责任的人 的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回顾本课内容 通过本课内容引言过渡到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一 梳理知识脉络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框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代价回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基本知识点。二 熟记重要知识点, 抽查互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什么? 2.如何正确选择我们的责任? 3.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师生共同完善,限时记忆。 诵读夯实, 高效记忆。 学生通过熟记重点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三 迁移运用,能力过关 迁移运用、能力提升 1.承担责任=代价(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受到责备甚至处罚等)+回报(良好的自我感觉、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这个公式表明( ) A.承担责任的代价总是大于回报 B.承担责任既意味着付出代价,也意味着获得回报 C.承担责任只有精神方面的回报 D.我们应通过权衡代价与回报来选择是否承担责任 2.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表示:“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会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作为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帮助队友夺冠,展现运动员的担当;作为队长,他不忘发挥表率作用,肩负传承国家短道队优秀传统的责任和使命。这体现 ( ) A.责任仅仅来源于对他人的承诺 B.他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C.竞技体育比赛只用对自己负责 D.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和荣誉 3.学校举办科技文化节,同学们一致推选才艺出众的小瑗代表班级参加比赛。但小瑗怕参加比赛会影响紧张的学习,不想参加。我们应该告诉她 ( ) A. 承担责任要对比,参不参加活动可根据回报的大小来确定 B. 承担责任我推脱,承担责任意味着只有不断付出没有回报 C. 学生责任是学习,影响教材知识学习的活动都没必要参加 D. 承担责任凭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评估 学生进行知识学练对“责任”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并学会运用。 典例剖析,总结规律,践行素养,提高能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学习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知道任何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懂得了对于可以选择的责任,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对于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我承担我无悔;通过习题训练,掌握基本技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以致用。 学生聆听(或共同总结) 总结归纳,达到提升课程核心素养。板书设计 学生思考并掌握复习内容 体现直观性,复习思路清晰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