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一课时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时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再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引领学生认真审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本课时针对中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通过活动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让学生采访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基于学生对前面两课中关于生命的理解,进一步追问“人为什么活着 ”。然后通过探讨刘胡兰的人生追求,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的-生是值得过的 ”。通过活动“画我的生命线”,认识到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努力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通过反思“参加志愿者”活动,发现和创造自已的生命意义,为下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年华的初中学生,风华正茂,对生活充满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难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有一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的意义渺茫,人的生命渺小而脆弱,生活机械而乏味,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一项关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神圣事业。本课试图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寻,使初中学生健康地成长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帮助其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并学会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相比小学生和大学生,初中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比小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他们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没有大学生高,因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经常只看到-些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的限制,对于生命的意义更是缺乏基本的认知。本课的生命教育是针对初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展开。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
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
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教学重点】
探究人为何而活;理解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的价值观准备。教师能够切实领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实质,体验到为生活和社会付出后的价值感和愉悦感,并把这种良好感觉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教学传递给学生。
学情准备。了解学生对待生命的真实态度,分析对待生命不同态度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生命观念的引领。
2.学生准备:
学生可以针对“生命的意义”以谈话或者设计问卷的方式进行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
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呢?
二、新课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
生命的追问
1. 人为什么活着?
2.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发现我的生命
3. 为什么探索生命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一)生命的追问
目标导学一 材料 有个邮递员说,他活着是为了亲人,他爱他们,要与他们厮守,共度长长的一生;有个大学生说,他活着是为了荣誉和生命的尊严;有个旅行者说,他活着是为了要到处走走、看看,跋山涉水,去领略生命中许多潜藏的景观。
问题研讨:人为什么活着?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活着是为了生命有意义。
设计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过渡 不同人对为什么活着有着不同的回答。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不留遗憾,更有意义呢
目标导学二 1. 材料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 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
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 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 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问题研讨: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请你帮助文中的“我”回答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总结:(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3)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设计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是为自己活,而且也是为他人付出,为国家、民族和人类贡献力量。
目标拓展
材料 活着本无意义,才要赋予意义;生命本无价值,才要创造价值。
生命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奋斗,我们的竞争,我们的目标赋予了它深厚的意义,因而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伟大!
思考:分析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
学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总结:生命的意义,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生不白来,我们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一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设计意图: 层层深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负韶华,活出自己的精气神,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二)发现我的生命
目标导学一 材料 “我为何在此”“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它是科学以及神学一直思索的主题。
思考:为什么探索生命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过去的人生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发现其中蕴藏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 材料一 农民们比着谁家的粮食产量高;工人们比着谁的技术好;教师们比着谁的教学质量优;而学生们比着谁的思想好、成绩好....
材料二 谭千秋在地震的刹那护住学生,诠释了师德,传承了灵魂;何玥,在青春年华的离世之际,奉献了器官,留下了一抹清香;李文波,在南沙群岛守卫多年,奉献了青春,只为换来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探索生命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程度不同,会获得不同的人生意义,我们是在不断加深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了解的基础上,建构“我的人生”。
目标导学三 参加志愿者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4-115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1)回报社会、得到奖章、获得荣誉和实现人生价值。
(2)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扩大自己的生活和交往圈,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我们要自己发现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课堂笔记
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1)对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2)对他人: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
(3)对社会: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2.为什么探索生命的意义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三.课堂小结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我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人为什么活着
生命的追问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探索生命的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引用了典型人物事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政性;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发言展示;问题驱动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让生命教育在课堂中鲜活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