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政治认同: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道德修养: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法治观念: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健全人格:学会善待身边的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学情分析《敬畏生命》是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成熟的状态,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生命,甚至漠视生命。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三、教学策略选择(围绕重难点突破)1. 通过教材图片以及,联系时政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以及清明扫墓等图片导入新课,解读“敬畏”一词,通过“故事分享”以及图片分析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2. 通过2018年10月28日,“重庆公交事件”这一热点新闻后果造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至上),从“重庆公交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总结出我们应该怎样敬畏生命。四、教学准备、资源与工具设计1.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笔。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新课导入。(2分钟)多媒体播放关于清明祭祖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献花的图片,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 人们在表达对亲人的缅怀,对烈士的悼念之情,也是表达对于逝者有尊敬、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敬畏生命这一部分内容。2.整体把握,自主学习。(5-8分钟)敬畏生命课题中“敬畏”一词的解读。敬畏是人类对待神圣事物的一种态度。根据本课时两个大标题“生命至上、休戚与共”来梳理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并带着生命至上的内涵、敬畏生命的原因以及如何敬畏生命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3.活动展示,交流共享。(25-30分钟)这个环节通过设置四个活动进行重难点突破:(1)“故事分享”:暴风雨过后,海边男孩捡鱼放回海中的故事。学生思考:畅谈读完故事的感悟?教师:生命至上,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要学会关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2)“热点回顾”: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公交事件”,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一辆22路公交撞护栏,坠入长江。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因为坐过站,乘客刘某 要求下车,但是该处没有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之后,双方由此引发的争执和互殴导致车辆失控,冲上路沿、撞上护栏、坠入江中。整个过程历时5分钟,15条鲜活的生命就此凋零。学生思考:这个事件给你哪些关于生命的感受?教师总结: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很宝贵;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3)“探究与分享”:P95面对着火的公交不同人的反应。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教师:不是。敬畏生命不仅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承认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推己及人”自觉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引出下一框题,因为敬畏生命要认识到我们每个人是休戚与共的。最后,总结出我们为什么需要敬畏生命三点内容。(4)情境体验:P97“探究与分享”,感受身边敬畏生命的例子,学生思考:上述四个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其中对待生命的共同态度是什么?教师:敬畏生命需要我们不漠视他人生命,尊重、善待、关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总结:结合公交着火案例总结怎样敬畏生命。拓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敬畏生命?具体做法: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关爱、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4.拓展延伸,解读名言。(2-3分钟)联系正反两个公交案例,解读“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以及“心存敬畏,行有所止”。5.知识梳理,把握重点。(2分钟)根据课堂时间,进行适时调整。针对本节课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当堂巩固。6.小试牛刀,当堂反馈。(2分钟)针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