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1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01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01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2.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4.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6.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7.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8.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9.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用于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0.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1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2.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3.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用于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一、选择题
1.井头山遗址是继上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后,在浙江沿海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今年4月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贝壳器等人工遗物和早期稻作遗存。由此可推断( )
①当时的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当时的人们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者
③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还是相当低下的
④私有制在这一时期已逐渐确立起来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①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出现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
②奴隶制社会后期,地主和农民登上历史舞台
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成为束缚农民的枷锁
④14世纪的佛罗伦萨出现了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内在规律的,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下面五幅图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以下排序中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②→④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由此可知( )
①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奴隶制社会具有较大的历史进步性
②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本质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选项符合《共产党宣言》对老一辈革命家产生的重要影响有( )
①第一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④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一事实( )
A.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
B.体现出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
C.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了实践
D.表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只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7.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②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关于三种斗争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斗争追求的是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B.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低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地位
C.思想理论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
D.这三种斗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非选择题
9.2019年贺岁片《流浪地球》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中国叙事以及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形片中,所有生产资料实行绝对的公有制,并由联合政府垄断和分配,其他阶层只享有它们的使用权。所以当联合政府紧急征用时,所有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结合材料,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总结各社会形态的异同,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用此结论分析《流浪地球》中幻想社会的合理性。
(2021·贵州·六盘水红桥学校高一期中)
10.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已出现,从1516年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也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历史观的局限,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长期囿于天才的设想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简要评价。
(202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是对的》是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以下为部分剧情简介。
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本集深入浅出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展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强大生命力。
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介绍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这一伟大发现揭开资本的秘密,剖析经济危机的根源,立足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穿越历史的真理光芒和旺盛的生机活力。
第五集《千年思想家》本集阐释马克思这位“千年思想家”对世界的影响并介绍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在中国的光辉成就和伟大范例。
结合《马克思是对的》剧情简介,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②③:在浙江沿海发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贝壳器等人工遗物和早期稻作遗存。由此可推断当时的人们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者,但使用石器、木器等工具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还是相当低下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①与题意不符。
④:私有制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材料看不出私有制在这一时期已逐渐确立起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②④:奴隶制社会后期,地主和农民登上历史舞台、14世纪的佛罗伦萨出现了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②④符合题意。
①: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出现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①与题意不符。
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成为束缚农民的枷锁,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3.D
【详解】D:通过第一幅图片看出,①是原始社会。③中文字的出现说明是奴隶社会。⑤中的等级森严说明是封建社会。②中的工人辛勤劳动说明是资本主义社会。④中的扶贫政策说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⑤→②→④。
ABC:通过以上分析发现,ABC是错误的。
故本题选D。
4.D
【详解】①:材料不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奴隶制社会具有较大的历史进步性,①不合题意。
②④:“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体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本质,②④符合题意。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排除。
故本题选D。
5.C
【详解】②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同时还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D
【详解】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还未退出历史舞台,故A不选。
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故B不选。
C: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不是实践,故C不选。
D:俄国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先建立政权,后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说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只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故D入选。
故本题选D。
7.B
【详解】①③:题干强调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说明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同时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③符合题意。
②: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②不合题意。
④: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而不是掩饰,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C
【详解】A:经济斗争追求的是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但是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被剥削的地位,A错误。
B: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B错误。
C:思想理论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C正确。
D: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错误。
故本题选C。
9.总结:相同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都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现象。不同点: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工人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合理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流浪地球》展现的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生产资料实行绝对的公有制,因此生产资料由联合政府垄断和分配。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资料实行绝对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由联合政府垄断和分配才有利于拯救地球。
【分析】背景素材:《流浪地球》所描绘的内容
考点考查: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总结各社会形态的异同,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用此结论分析《流浪地球》中幻想社会的合理性。前两个小问题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三位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流浪地球》中,所有生产资料实行绝对的公有制,并由联合政府垄断和分配,其他阶层只享有它们的使用权。所以当联合政府紧急征用时,所有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相同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都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现象。不同点: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工人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得分点②: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得分点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流浪地球》展现的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生产资料实行绝对的公有制,因此生产资料由联合政府垄断和分配。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资料实行绝对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由联合政府垄断和分配才有利于拯救地球。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0.积极成分: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分析】背景素材:空想社会主义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空想社会主义”, 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简要评价。回答评价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积极成分”和“局限性”。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积极成分:
有效信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已出现,从1516年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有效信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也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历史观的局限,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长期囿于天才的设想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极成分:
得分点: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得分点: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在中国的光辉成就和伟大范例,都是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是对的》是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马克思是对的》剧情简介”, 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回答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本集深入浅出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介绍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这一伟大发现揭开资本的秘密,剖析经济危机的根源,立足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穿越历史的真理光芒和旺盛的生机活力。马克思这位“千年思想家”对世界的影响并介绍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在中国的光辉成就和伟大范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在中国的光辉成就和伟大范例,都是伟大飞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在中国的光辉成就和伟大范例。
【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