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6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06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3.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也正在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4.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5.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7.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历史发展、时代品格、主体归属、内容体系和指导价值上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科学概括和准确定位。以下说法中能正确解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是( )
①是在中国特色社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②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③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
④是在十九大以来党所经历的深刻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以下对“十四个坚持”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②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③重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创立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回答了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时代课题与实践挑战。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B.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C.为更好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
D.为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具体方案
5.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根据时代发展,实际情况变化。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 )
①解放思想
②实事求是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6.“中国模式”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 )
①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主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我们要深刻认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时代意义:引领中国革命胜利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理论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③实践意义: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新时代的行动纲领
④世界意义:引领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 )
A.“五位一体”
B.“四个全面”
C.十个明确
D.十四个坚持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决议》有三处“飞跃”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回顾历史,关照现实、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在时代主题、历史任务、基本特征等方面都有新变化、新要求和新特点。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你认为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反映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我们可通过三次“伟大飞跃“分别得出什么样的历史结论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2分)
2020年12月31日19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以下是贺词的部分内容: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藏、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
今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年贺词怎样体现“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碑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提出“东西部协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战略,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谈谈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及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所经历的深刻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②④:“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④符合题意。
①:“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①排除。
③:“十个明确”明确了“四个自信”,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3.D
【详解】③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创立发展的,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③④符合题意。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错误。
②: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4.C
【详解】A: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A排除。
B:党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B排除。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回答了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时代课题与实践挑战。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更好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C正确。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不能为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具体方案,D排除。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①②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①②④正确。
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D
【详解】①④:“中国模式”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说明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主体,也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①④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理论,②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③错误。
故本题选D。
7.D
【详解】①: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国内、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具有引领时代的作用,而不是引领中国革命胜利,①说法错误。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不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说法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新时代的行动纲领,③符合题意。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C
【详解】ABCD: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个明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1)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我国在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坚持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
(2)第一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分析】背景素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指向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你认为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反映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有效信息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有效信息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我国在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坚持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指向我们可通过三次“伟大飞跃“分别得出什么样的历史结论。是教材知识的概括和运用。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有效信息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有效信息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第一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一段或几段材料进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从而说明这段材料的观点、原理是什么的题型。这类题型的设问,一般要求分析材料中体现问题的实质、原因(依据)、影响、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学生尽量能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道理,然后根据相应类型进行分析。
2.解题规律:解答此类型题须按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文化创新的意义、途径、主体等方面。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解答分析说明题,要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特别要指出的是,回答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上述方法有取有舍,详略得当。
10.①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藏、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新发展理念;③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分析】背景素材:2020年12月31日19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年贺词怎样体现“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相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藏、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有效信息②:“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可联系坚持新发展理念;
有效信息③:“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可联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有效信息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可 联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藏、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得分点②: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新发展理念;
得分点③: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得分点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体现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点睛】体现类试题的解题策略:解答体现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 的三步解答法:
①定点:研读设问的具体限制的指向,确定应该研究和利用的材料内容,确定可用的知识范围。
②透联:分别分层次和从总体上研究所定材料内容,概括、采集材料的有效信息点。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联想、对比等思维方法,逐一找出所采集到的各材料信息点所联系、对应的符合设问限制的有效知识点,实现材料信息与有效知识点之间的正确联结。
③作答:将透联的过程和结果书面化,形成答案。各答案要应采取“材料信息+这体现了+教材知识”或“教材知识+这体现在+材料信息”的句式进行组织。
11.形成: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来源于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行动指南,全国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个艰巨的任务。(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
考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谈谈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及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脱贫攻坚碑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可联系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行动指南,全国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个艰巨的任务。
有效信息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提出“东西部协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战略,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可联系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来源于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行动指南,全国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个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碑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
得分点②: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来源于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提出“东西部协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战略,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2)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3)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