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特性电子教案(表格式) 高教版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极管特性电子教案(表格式) 高教版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资源简介

项目一 任务一 课堂教学设计(五)
课题名称 二极管特性 课时 2
设计者 设计者单位 一审 电子: 二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学会: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分析二极管的特性和绘制出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图。 会学: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和二极管的结构、特性。 乐学: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训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及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的良好素养。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实作对二极管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 2.学生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极管的特性分析 难点:PN结的单相导电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竞赛法、讲解评价法
教学准备 实物、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体现知识点) 教师活动 (提问、讲解、演示、示范操作、播放视频、总结、点评、巡查)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观看、操作、练习、评价、展示、讨论、提问) 媒体设计(每个知识点至少一张PPT,然后以视频、微课、三维动画、图片、实物形式出现) 活动意图
课堂导入 (1分钟) 1.看图识物,并说出二极管的类型。 1.创设情景:看图识物 播放二极管的图片 提问:说出二极管的类型。 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回答问题 PPT:二极管图片 通过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展开 (70分钟) 2.观察探究 3.新课讲解 二极管正负引脚的标记与识别方法 半导体基础知识 二极管的特性与特性参数 1.提问:同学们请找出电路板中的二极管并统计其个数。 巡视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电路板中有哪些类型的二极管? 3.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安装二极管发现二极管有两个极性,怎样来区分它们的正负呢? 利用PPT进行讲解如何区分正负 利用PPT动画进行半导体基础知识讲解 根据物体的导电能力的不同,电工材料可分为三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可以定义为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电工材料。 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PN结的介绍 利用PPT讲解二极管的结构 PN 结 + 引线 + 管壳 利用PPT动画讲解二极管的特性 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IF — 最大整流电流(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URM —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为 U(BR) / 2 IR — 反向电流(越小单向导电性越好) fM — 最高工作频率(超过时单向导电性变差) 以小组为单位电路板,团队合作讨论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顾安装过程,观察二极管,在小组讨论如何来区分二极管的正负,并做回答 观看课件并认真听老师讲解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PN结的特性,思考讨论并回答 在书中勾画出PN结的特性 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总结二极管的特性 观看视频讲解,根据对知识的理解后绘制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学生思考、讨论 和总结 PPT:活动一 观察发现 引出问题 图片 PPT:活动二 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 PPT: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PPT:动画PN结的特性 PPT: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视频: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试验 PPT: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视频:伏安特性曲线 PPT: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通过问题引入,激发课堂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学习。 通过活动二,让学生观察二极管回答问题从简单入手。通过提问,达到师生互动,以烘托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与学生共享学习专业知识的快乐。 3.实物与课件的对比讲解、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观看微视频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4.老师利用动画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三、成果展示及评价(5分钟) 评价绘制的二极管特性曲线 利用实物展示台及投影仪对学生绘制的图进行展示并评价。 对其他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的地方
小结 (3钟) 1.二极管正负引脚识别方法2.半导体基础知识 3.二极管的特性 总结、强调 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并提出未掌握的知识 PPT:显示本节课的内容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沟通、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课后任务(1分钟) 作业布置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二极管特性 二极管正负引脚识别方法 2.半导体基础知识 3.二极管的特性
教学反思 总评:全班近98%的同学成功讲出二极管的特性并能绘制出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教学效果显著。 亮点:1.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在做中教。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兴趣浓。 不足: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理论知识导致课堂学习效率没有预计中高。 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注意学生素质及信息技术的培养,多关心、鼓励、肯定他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