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对讲机-元器件的质量检测电子教案(表格式) 高教版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制作对讲机-元器件的质量检测电子教案(表格式) 高教版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资源简介

项目任务课堂教学设计(一)
课题名称 制作对讲机——元器件的质量检测 课时 2
设计者 设计者单位 一审 电子: 电工: 二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学会: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结构和电路符号; 学会: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参数依据; 会学: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步骤。 乐学:凭借网络教学平台、微课、QQ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对驻极体话筒与电容器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 2.学生喜欢实践,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3.由于上节课的知识理论性较强,个别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存在偷懒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参数依据 难点:掌握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步骤
教学方法 演示法 示范操作
教学准备 实物、工具、课件、相关教学设备等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体现知识点) 教师活动 (提问、讲解、演示、示范操作、播放视频、总结、点评、巡查)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观看、操作、练习、评价、展示、讨论、提问) 媒体设计(每个知识点至少一张PPT,然后以视频、微课、三维动画、图片、实物形式出现) 活动意图
一、课堂导入(5分钟) 1.温故知新 看图识物,并说出声敏传感器、电容器的类型、符号、特性。 1. 师:同学们,电容器是什么?他的功能、结构、符号、检测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器件双联可变电容器。 学生回忆讨论单联电容器的功能、结构、符号、检测方法和步骤 播放普通电容器的检测视频 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 PPT 演示驻极体话筒和双联可变电容器图片 学生观看、讨论、通过 小组讨论进行交流二者的外观区别 演示驻极体话筒和双联电容器图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二者的区别
3. 播放驻极体话筒器的应用场景视频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符号、检测步骤和方法,一起来揭开双联电容器神秘的面纱。 学生观看 BBS 进行交流 PPT演示驻极体话筒在音箱,对讲机等应用场景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方向,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二、课堂展开(55分钟) 驻极体话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讲解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电路符号 学生讨论 做笔记 PPT演示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符号 了解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符号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解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PPT演示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了解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双联电容的质量各触点正反向的阻值 引导学生完成将数字万用表完成双联电容器各触点电阻的测量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实物引脚进行测量 Ppt展示检测方法 掌握测量方法 巩固知识
开关电位器 引导学生完成将数字万用表完成开关电位器器各触点电阻的测量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实物引脚进行测量 Ppt演示检测方法
其他器件的质量判断 要求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完成电阻、电容、二极管、其他配件的质量判断 学生完成其他所有器件的质量判断并完成质量判断表 Ppt展示需要质量判断的器件 巩固知识 为套件安装做好准备
三、成果展示及评价(15分钟) 元器件(驻极体话筒、双联电容器、开关电位器)质量判断 1.组织小组长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2.组织引导大组长进行成果评价 3.教师评选出技能之星 各组学生分享小组测量结果表 各小组讨论、交流过程得失 树立榜样,向标兵学习 PPT展示各组同学完成的情况演示评分标准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树立榜样、建立标杆
四、小结(5钟) 小结 教师结合大国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鼓励学生向标杆看齐 电位器、三端稳压器的质量判断 播放大国工匠的典型人物图片与主要事迹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课后任务(**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 一、4、5题 学生完成: 一、4、5题 Ppt显示课后练习作业题号
温故知新
板书设计 1.驻极体话筒的质量判断 2.双联电容器的的质量检测的方法 3.双联电容器和开关电位器质量检测的步骤和数据记录 4.其他所有器件和配件的质量判断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重大教育出版社) 任务六 对讲机的检测与安装
二、课时:
2 课时
三、教材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新教材。
四、学生分析:
1.通过上节课对驻极体话筒与电容器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
2.学生喜欢实践,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3.由于上节课的知识理论性较强,个别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存在偷懒的现象。
五、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结构、电路符号及质量判断参数依据。
知识与技能: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六、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参数依据
难点:掌握驻极体话筒、双联可变电容器的质量判断步骤
七、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法的使用,也加强学法的指导。
教法:
1.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竞赛法、讲解评价法等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师在“做”中教,突出技能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技巧、突破难点。
学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操作实践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会了用二极管的好坏检测与安装,学中“悟”悟出以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维修电器遇到二极管的问题如何排除故障。
课程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百一测评题库建设、QQ群、微信公众平台,问专业教师和课本自学;运用微视频、多媒体展示,仿真软件,实物,实现自己动手操作,能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记住问题,解决问题。
八、教学环境:
实物+ 网络教室 + 电子仿真软件 +PPT 文稿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1. 教师活动:同学们,电容器是什么?他的功能、结构、符号、检测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器件双联可变电容器。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讨论单联电容器的功能、结构、符号、检测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2. 观察探究
①教师活动:教师 PPT 演示驻极体话筒和双联可变电容器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通过 小组讨论进行交流二者的外观区别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二者的区别
②教师活动:播放驻极体话筒器的应用场景视频,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符号、检测步骤和方法,一起来揭开双联电容器神秘的面纱。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BBS 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方向,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二)新授:
1.二驻极体话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讲解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电路符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做笔记。
设计意图:了解驻极体话筒的结构符号。
② 教师活动: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分析了解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了解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2.双联电容的质量各触点正反向的阻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将数字万用表完成双联电容器各触点电阻的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实物引脚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掌握测量方法,巩固知识。
3.开关电位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将数字万用表完成开关电位器器各触点电阻的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实物引脚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掌握测量方法,巩固知识。
4. 其他器件的质量判断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完成电阻、电容、二极管、其他配件的质量判断。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其他所有器件的质量判断并完成质量判断表。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为套件安装做好准备。
(三)成果展示及评价
元器件(驻极体话筒、双联电容器、开关电位器)质量判断
教师活动:1.组织小组长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2.组织引导大组长进行成果评价;
3.教师评选出技能之星。
学生活动:1.各组学生分享小组测量结果表;
2.各小组讨论、交流过程得失;
3.树立榜样,向标兵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树立榜样、建立标杆。
(四)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大国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鼓励学生向标杆看齐。
学生活动:电位器、三端稳压器的质量判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一、4、5题。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一、4、5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合理运用手机的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
总评:全班近98%的同学学会了驻极体话筒、双联电容的识别与检测,教学效果显著。
亮点:1.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在做中教。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兴趣浓。
3.降低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提高了手机在学习中的使用率。
不足:由于个别学生的懒散及个人素质导致课堂学习效率没有预计中高。
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注意学生素质及信息技术的培养,多关心、鼓励、肯定他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