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练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1)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4)作用①提高效率: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2.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 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三、我国居民收入来源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 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 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3.弘扬劳动精神(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做法: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四、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要求(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一个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3)两个同步: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4)完善收入分配①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②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④五类收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一个消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一、选择题。1.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目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格的任务十分艰巨。下列有助于“亿万农民在共同富格的道路上不掉队”的措施有( )①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②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③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④健全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缩小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由此可知,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36000元、19000元B.44000元、26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下列有利于我国安然渡过“三期叠加”复杂阶段的正确路径是( )①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倒逼供给质量的提高→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②完善企业薪酬→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促进消费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码新基建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④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防范市场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重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助于( )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③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原则是( )A.按生产要素分配B.平均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6.2021年11月26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消息称,深圳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2200元调整为2360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①旨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②有助于缓解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③体现了政府发挥再分配调节职能④使企业增加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有观点认为,全社会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较快下降、私有制经济大幅上升的根本性变化,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首因或根本理由,必须重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识到公有制经济能防止两极分化②认为我国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③认识到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不l司的生产资料所有制④看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将来自贫困地区。据此,为顺利实现“精准扶贫”,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 )①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9.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前,河南省召开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表彰大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此次表彰活动由河南省人社厅、、科协、科技厅、国资委、教育厅、工信委六部门共同设立“河南省创新争先奖”,这也是河南省首次设立该奖项。其中,奖章110个、奖状20个、奖牌10个。此次受到表彰的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奖章获得者、奖牌获得者,将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材料二 会议强调,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转化创业,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使科技文明普惠共享,厚植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土壤,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出更多河南智造、河南创造。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河南省进行科技奖励的意义。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2017年国内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73、0.469、0.462、0.465和0.467,其数值一直高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社会贫富差距“警戒线”——0.4。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恶化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居民收入,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恶化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机会不均等。因此,实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机会均等是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结合材料,并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相关知识,你认为应如何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11.在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示范样本。南浔加速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拎”起高端产业链,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近两年,南浔努力将自己的名字写进“光电通信产业集群城市”名单。在南浔,农村是构成主体。近年来,南浔把农业数字化作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南浔累计争创浙江省级农业数字工厂8家,居浙江全省之最;建立数字化平台3个,辐射面积15万亩。而且通过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组建“强村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全区24家强村公司实现经营利润1965万元,为全区211个行政村平均增收9.5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南浔还鼓励当地的上市公司和优质民营企业广泛开展股权激励。鼓励当地老板拿出股份激励员工,让员工能够最大程度共享企业成果,与老板一起富起来。南浔构筑起“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行无忧、水(电)无忧、用无忧,险有免、产有扶、病有助、梦有圆、教有伴、残有助”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南浔有12家企业建立了1000万元慈善基金,19家企业建立了500万元慈善基金。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角度,论述南浔是如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家园的。要求:(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南浔建设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的理念和途径,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3)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①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有效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为此我们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持续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所得,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①③应选。②:说法错误,农村土地所有权归村村集体,不能流转,②不选。④:说法错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④不选。故本题选B。2.D【详解】ABCD:根据题意,国企工程的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为36000+8000=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房屋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5000+6000=11000元,D正确,ACD均错误。故本题选D。3.A【详解】①: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倒逼供给质量的提高,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故①入选。②:完善企业薪酬,有利于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促进消费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故②入选。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属于财政政策,故③不选。④:国家不能直接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4.C【详解】①:第三次分配是发挥道德的作用,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故①说法错误。②④:第三次分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进行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故②④说法正确。③:第三次分配是通过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C【详解】AC: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则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C符合题意,排除A。BD:为调动生产者(劳动者)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行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方式是不利的,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A【详解】①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旨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有助于缓解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上调工资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不会增加企业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故④排除。故本题选A。7.B【详解】①④:本题考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知识。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公有制经济能防止两极分化,看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①④符合题意。②:与材料无关,②不符合题意。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B【详解】①:材料中“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将来自贫困地区”说明人力资源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影响,故为顺利实现“精准扶贫‘,需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故①符合题意。②: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中“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贫困地区的居民收入,需要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分配制度,故③符合题意。④:让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会使更多的资源流向富裕的地区,不利于实现精准扶贫,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①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②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分析】背景素材: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考点考查:收入分配的有关内容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河南省进行科技奖励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学生可以结合材料联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此次受到表彰的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奖章获得者、奖牌获得者,将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从分配制度看: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有效信息②:会议强调,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转化创业,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使科技文明普惠共享,厚植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土壤,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发展角度看: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得分点②: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化便利化政策。【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有四种。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10.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分析】背景素材: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考点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国”, 需要调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居民收入,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联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得分点②: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得分点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11.在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南浔人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家园作出贡献。高质量发展是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做强产业,夯实“家底”,以产业兴旺助力共同富裕,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集体经济,把农村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不断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力图实现财富分配更有效、更公平,让全社会共享发展红利、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分析】背景素材:南浔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家园考点考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角度,论述南浔是如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家园的。本题属于论述题,知识限定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结合材料与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进行论证。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总论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论据①:南浔加速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拎”起高端产业链,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论据②:在南浔,农村是构成主体。近年来,南浔把农业数字化作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论据③:南浔还鼓励当地的上市公司和优质民营企业广泛开展股权激励。鼓励当地老板拿出股份激励员工,让员工能够最大程度共享企业成果,论据④:南浔构筑起“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行无忧、水(电)无忧、用无忧,险有免、产有扶、病有助、梦有圆、教有伴、残有助”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分论点一:高质量发展是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论据: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点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论据: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集体经济,把农村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分论点三:完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论据: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不断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力图实现财富分配更有效、更公平,让全社会共享发展红利、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在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南浔人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家园作出贡献。得分点②:高质量发展是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点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集体经济,把农村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得分点④:完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不断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