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9190011887200项目三 任务十 课堂教学设计(五) 课题名称 数字毫伏表的故障检修 课时 2 设计者 设计者单位 一审 二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学会:排除数字毫伏表产生的简单故障 会学:数字毫伏表排除故障的常用方法 乐学:训练学生的积极主动能力,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中掌握基本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对数字毫伏表电路的一些简单的检查和调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 2.学生喜欢动手自主操作,发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找方法解决,有较强的探索精神。 3.上节课对毫伏表的检查调试步骤较多,有小部分同学对整个调试流程记得不是特别清楚,在课后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件替代法检修毫伏表电路 难点:故障排除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任务驱动法、讲解评价法 教学准备 实物、工具、多媒体课件、无线镜像投影、无线网络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体现知识点) 教师活动 (提问、讲解、演示、示范操作、总结、点评)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观看、操作、练习、评价、展示、讨论、提问) 媒体设计(每个知识点至少一张PPT,然后以视频、三维动画、图片、实物形式出现) 活动意图 课堂导入 (5分钟) 1.温故知新 根据毫伏表的电路图,说出其测试检查步骤 1.创设情景:检查测试步骤 展示毫伏表的电路图 提问:毫伏表的测试步骤顺序 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回答问题 PPT:毫伏表电路的检查测试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展开 (60分钟) 2.思考探究 3.新课讲解 毫伏表通电后发现故障 对所发生故障进行分析 对所发现故障进行检测验证 使用替换法解决故障 4.综合练习 1.发布任务: 活动一:使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 了解什么是CD4511显示译码器? 引出问题: CD4511每个引脚的功能是什么? 引出问题 提问:毫伏表通电后,数码管无显示状态是为什么? 现场操作演示故障产生现象 老师展示数码管驱动电路,启发学生开拓思维,引导进行自主讨论。 老师将讨论结果收集起来 每组抽取一名学生起来发表本组的观点 老师现场操作演示验证故障产生的原因 利用现场仪表进行验证故障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此故障的方法 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表观点 任务布置:综合练习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组的表现怎么样?其他组有什么优缺点? 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老师预设的任务,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观看老师操作演示,并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听老师的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观点 学生观看老师操作演示验证检测结果 使用一块新的集成芯片进行替换,观察替换后是否能正常工作 学生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发言 PPT:活动一 思考探讨 引出问题 图片 实物:译码器CD4511 PPT:毫伏表发生故障时的状态 实物操作演示:观看老师操作演示发生故障的情景 PPT:展示数码管驱动电路 PPT:思考探讨,得出结论 无线镜像技术: 老师操作演示 无线镜像技术: 老师操作演示 毫伏表电路,译码器CD4511 1.通过活动一,让学生从以前所学的译码器知识中获得相应的启发,通过引出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出译码器每个引脚的功能,并利用无线镜像技术把每组的结果投影在大屏幕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学习。 2.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实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在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实物与课件的对比讲解、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教师整理、信息化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进行评分,实现了师评、互评、自评的评价方式。 三、成果展示及评价(5分钟) 任务书 利用投影仪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展示并评价。 对其他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听取意见,取长补短 投影仪展示 小结 (5钟) 1.毫伏表通电发现故障 2.对毫伏表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3.解决故障的方法 总结、强调 小组讨论、学生总结 PPT:显示本节课的内容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沟通、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课后任务(1分钟) 作业布置 任务:发放实训报告单,按照要求进行填写 填写实训报告单 实训报告单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合理运用手机的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毫伏表的故障检修 毫伏表通电发生故障 对故障进行分析检测 解决毫伏表的故障 教学反思 总评:全班大部分的同学成功检测到了故障所在,并且成功替换元件解决了故障,教学效果显著。 亮点:1.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在做中教。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兴趣浓。 不足:由于个别学生的懒散及个人素质导致课堂学习效率没有预计中高。 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注意学生素质及信息技术的培养,多关心、鼓励、肯定他们。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内容: 任务十 数字毫伏表制作 二、课时:2课时 三、教材分析: 这一章内容:任务十 数字毫伏表制作,主要介绍了数字毫伏表的制作流程,并对毫伏表进行测试,最后再对所产生的进行排除解决。 这一节内容是在制作毫伏表的基础上,对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 四、学生分析: 1.通过前几节课对毫伏表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毫伏表的电路组成以及组装测试方法,并对毫伏表的制作产生较浓的兴趣。 2.学生喜欢实践,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五、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毫伏表故障的探究分析以及故障的解决方法 知识与技能:排除毫伏表故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教师现场通过无线镜像操作演示、网络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六、重点难点 重点:元件替代法检修毫伏表电路 难点:故障排除的方法 教学策略: 在本次课中,我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法的使用,也加强学法的指导。 教法:1、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任务驱动法、讲解评价法 2、教师在“做”中教,突出技能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技巧、突破难点。 学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操作实践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会了检测毫伏表所发生的故障原因,学中“悟”悟出以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毫伏表遇到故障时的应对方法。 课程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无线镜像投影,实现自己动手操作,能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记住问题,解决问题。 八、教学环境: 实物 + 网络教室 + PPT 文稿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1. 教师活动:根据毫伏表的电路图,说出其测试检查步骤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毫伏表的检测步骤,让学生能够随时记忆起毫伏表的内部结构。 2. 观察探究 ①教师活动:发布本节课的任务 活动一:使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CD4511显示译码器?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进行各自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让学生从毫伏表的核心内容入手,为后面的环节提供启发。 ②教师活动:引出问题 教师提问:CD4511每个引脚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进行各自的讨论,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记录好译码器各个引脚的功能,并利用无线镜像技术把每组的结果投影在大屏幕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学习。 新授: 1.毫伏表通电后发现故障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毫伏表通电后,数码管无显示状态是为什么? 无线镜像演示:毫伏表故障产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老师操作演示,并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听老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化手段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2.对所发生故障进行分析 教师活动:展示数码管驱动电路,引导进行自主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开展讨论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开拓思维创新 3.对所发现故障进行检测验证 教师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收集起来;每组抽取一名学生起来发表本组的观点;老师现场操作演示验证故障产生的原因;利用现场仪表通过无线镜像进行验证故障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老师演示,分组讨论后发表观点。 设计意图:老师首先进行演示,随后学生根据所展示内容进行讨论,分组进行自主动手测试验证,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使用替换法解决故障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此故障的方法;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表观点 学生活动: 使用一块新的集成芯片进行替换,观察替换后是否能正常工作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记录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从中更好的记忆排除故障的方法。 5.综合练习 教师活动:任务布置:综合练习;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组的表现怎么样?其他组有什么优缺点?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本节课表现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对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有一定的帮助 成果展示及评价 教师活动:利用投影仪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展示并评价。 学生活动:对其他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听取意见,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学生从不断的自评、互评大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强化了知识点,巩固了所学到的内容。 小结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点,应该掌握那些技能。再次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1.毫伏表通电发现故障 2.对毫伏表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3.解决故障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沟通、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发放实训报告单,按照要求进行填写 学生活动:填写实训报告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 总评:全班大部分的同学成功检测到了故障所在,并且成功替换元件解决了故障,教学效果显著。 亮点:1.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老师在做中教。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兴趣浓。 不足:由于个别学生的懒散及个人素质导致课堂学习效率没有预计中高。 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注意学生素质及信息技术的培养,多关心、鼓励、肯定他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