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2张PPT)12 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秋 瑾导入新课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乐章、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盛于宋。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义夺奇葩,它摇曳多姿,妩媚动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渔家傲 秋思选自《范仲淹全集》(北宋)范仲淹作者名片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谥shì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解题“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任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朗读诗词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sàizhàngyānlèqiāngmèi理解内容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的倒装。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理解内容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觉。征夫:出征的士兵。泪:流泪。(名词活用作动词)赏析上阕上阕写景,描写了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塞外风景。突出了一个“异”字。 “异”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地区的不同。总领下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赏析上阕1.风景“异”在哪里?气候之异:衡阳雁去边声之异:边声连角边城之异:长烟、落日、孤城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找出点明季节的词语。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秋衡阳雁去“塞下”点明地点。赏析上阕3.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赏析上阕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赏析上阕5.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赏析上阕下阕抒情,抒发了思乡报国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下阕1.怎样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千古名句?上句:“一杯”与“万里”对比,表达了思乡之情。下句:用典。表达了报国之情。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内容,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赏析下阕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下阕感悟主旨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之情,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江城子 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北宋)苏轼作者名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诗、词、散文成就极高,且擅长书法和绘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解题“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密州,今山东诸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朗读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qíngdiāo qiúbìnhān理解内容老夫:作者自称。(写此词时,作者37岁)聊:姑且,暂且。狂:豪情。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指黄犬。苍,指苍鹰。千骑:形容从骑之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理解内容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 吴书 吴主权》,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尚,还。鬓微霜:鬓角稍白。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节,符节。会:终将。理解内容挽:拉。雕弓:饰以彩绘的弓。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晋书 天文志》)。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理解内容诗词赏析1.词的上下两阕各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叙事、描写;下阕抒情。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了词人渴望报效朝廷(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2.“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狂”是这首词的词眼,“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诗词赏析3.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诗词赏析4.“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①狂形:狂在外表,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举:狂在动作,如卷平冈,挽雕弓,亲射虎。③狂态:狂在神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志:狂在壮志,如何日遣冯唐,射天狼。诗词赏析5.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妙在何处?“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诗词赏析6.这首词各引用了那些典故?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①“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抒发了作者壮志欲酬的英雄气概(少年狂气)。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③“射天狼”。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诗词赏析7.品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诗词赏析8.品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比喻,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诗词赏析9.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诗词赏析10.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这首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特点?内容(题材):写出猎时的豪迈景象,骑马、射箭、狂奔过山冈,种种情景都勇猛雄健。思想感情: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风格:用词铿锵有力,壮丽而不纤巧。诗词赏析1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主旨?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同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诗词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南宋)辛弃疾作者名片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著名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存世。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解题辛弃疾年轻岁时,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朗读诗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tiǎohuīzhìdíliǎopī lì理解内容梦回:梦中回到。连营: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 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肉。理解内容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沙场:战场。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作,像……一样。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身后:死后。可怜:可惜。理解内容诗词赏析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这首词的“词眼”是“壮”。)2.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动作、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诗词赏析3.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吃肉,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诗词赏析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的表达效果。“秋”,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诗词赏析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诗词赏析6.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用典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烘托了将士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抒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诗词赏析7.分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诗词赏析1.作者为什么说这首词是壮词?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的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景都非常勇猛、刚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疑难探究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刚健),而不“纤巧”。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疑难探究感悟主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之情。艺术特色这首词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虚实结合,富于浪漫色彩。(首尾写实,中间写虚。)满江红选自《秋瑾集》(近代)秋瑾作者名片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解题“满江红”是词牌名。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满江红【近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shìnóng朗读诗词朗读诗词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mǎng理解内容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 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思浙:思念浙江故乡。侬:我。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殊:很,甚。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列:属类,范围。理解内容莽红尘:莽莽人世。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理解内容诗词赏析1.这首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的的下片写了什么内容?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诗词赏析3.品味“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两句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来写秋色,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愁苦的心理。诗词赏析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突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诗词赏析5.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感叹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诗词赏析疑难探究6.有人评价秋瑾的《满江红》“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而又刚健质朴。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澘然泪下的苦闷。感悟主旨7.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表现了她匡扶天下的凌云壮志。课后作业1.背诵这四首词。2.补充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