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社会复习 考点32-34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社会复习 考点32-34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资源简介

课件39张PPT。 专题三第三讲: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考点32:概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b)
考点33: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a)
考点34: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b)(书九年级下36—59页,复习导引47—48页)“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抗美援朝战争
肃清反革命
西藏和平解放
建立各级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
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成长进入社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失误与挫折(1949-1976)时间范围经历事件工业化起步曲折知 识 回 顾巩固新生政权目的:时间:性质:结果:完成时间:1952年底意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知识梳理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土地改革保家卫国1950、10---1953年正义的、反侵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 民取得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彭德怀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 这说明了什么?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建






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造内容:完成时间:改造意义: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底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成就:影响: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主要在重工业、交通运输业1953—1957年失误与挫折“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间:做法:出现原因:后果:时间:危害:评价:起因:1958年对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毁坏山林,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损害群众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1966---1976、10年领导人错误估计阶级斗争形势,又采取了错误的方法。灾难、浩劫中国的民主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经典1.有人根据图2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2.2010年2月,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教育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钱学森获得了“中国教育新闻人物特别奖”。钱学森是
A.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B.被称为“纺织大王”的爱国资本家
C.提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石油资源的地质学家
D.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教育学家3.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5.(3分)读图,回答问题新疆、浙江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亿元)
(1)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952年—1978年新疆、浙江经济发展缓慢,请你谈谈主要原因。(3分)新疆、浙江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亿元)
4.(4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寻梦、追梦。
(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世纪70年代末,为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进行了什么改革?(4分)6.(9分)我国农村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2.7%。
材料二: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⑴材料一中的我国农民收入在两个时期快速增长分别得益于哪些农业政策?(3分)
⑵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2分)
⑶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60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1、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发生怎么样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历史事件是造成1957年后到1962年出现粮食人均产量下降的原因?对我们当前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看大字报”也成为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大鸣、大放、大字报刘少奇含冤而逝----党员干部 受尽迫害回主页某班级筹办主题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风雨历程”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
1.【收集图片】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填序号:
①崛起的经济特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朝鲜停战协定》
④文革中的红卫兵 ⑤第一辆国产汽车
⑥ 2001年上海APEC会议 ⑦大跃进
2.【划分展区】用已选的图片作为展品布置展区,完成下表:
习题巩固② ③ ④ ⑤ ⑦成长中的挫折② ③⑤④ ⑦3.【文字说明】在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哪些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请你发表见解(至少两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民主法制;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等。这两个人分别是谁?分别在哪两次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他们对中国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础知识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会议的主要内容思想路线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变: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领导核心的转变: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纠正了,批判了,明确了,确定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础知识会议的意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实行的重要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10.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C9.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 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B11.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12.(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邓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要实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
A、改革开放
B、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A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材料显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 之间关系的 。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基本准则国与国1953年 周恩来外交政策真题演练:[11年山东烟台中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万隆会议【解题思路】此题的关键词是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外交政策[11年山东日照中考]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重要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主要是因为在会议上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确认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D.“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各国共识真题演练:【解题思路】此题的重点是对“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外交政策真题演练:[11年宁夏中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
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题思路】此题突破点在于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键词的理解,再联系后面的实际问题就不难得出答案。
外交政策外交政策80年代外交指导思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调整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外交成就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中美结束敌对状态,
开始走向正常化。 “一个时代结束了” 指什么?“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历史性的握手》外交成就中美外交小档案“乒乓外交”1972年1971年1971年 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
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外交成就真题演练:[11年山东泰安中考]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美国乒乓队访华【解题思路】此题突破点在于对时间“1971年11月8日” 的把握,再联系后面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答案。
外交成就真题演练:[11年安徽中考]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解题思路】中美关系的改善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但仅仅会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应理解其的作用和影响。
外交成就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列举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3.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5.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6.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1.1979年,中美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开拓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突破中美建交
香港、澳门回归
上海APEC会议
中国加入WTO
奥运外交改革开放以来腾飞归纳总结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习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