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3.2青春有格 课型 新授课
基础分析 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从解读“格”字切入,引导学生在探索青春的过程中,学会把握青春。让青春经历告诉自己,青春需要坚守底线,做到“行己有耻”,有所为,有所不为。青春需要格调,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是对青春最好证明,能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和持久的光芒。
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 通过探究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意识,培养廉耻之心。 2.健全人格:通过阅读教材案例,知道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责任意识:树立规则意识,学会自省和慎独。
教学重点 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道理。
教学环节 课中实施 二次备课
一、 情景导入 自主感悟 情境导入: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二)预习交流 组长主持:交流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小组展示预习诊断答案(师根据学生学生的预习情况施教)
二、 精 讲 点 拨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1、阅读感悟教材30页的“微尘”,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2、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探究合作一(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探究与分享 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相关链接:《大学》中说:“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三、 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校长在《梦想、精神、美德、爱与青春的心灵》的开学致辞中提道:“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致辞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 (2)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应如何做? 教师出示规范答案
四、 系 统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五、 课堂达标 10分钟内完成下发的达标训练 学生完成后,对答案,小组内交流解决 教师就出错较多的进行讲解,强调
六、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