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课型 新授课
基础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课第二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青春的美好” ,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交柱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和同龄人交往。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 会的发展。具体时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情境,学会发挥青春期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弘扬批判精神。 2.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教材知识掌握运用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3.责任意识:知道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表现。
教学重点 对独立的理解;思维判断的培养
教学难点 思维独立性伴随着思维的批判性,开发创造力
教学环节 课中实施 二次备课
一、 情景导入 自主感悟 情境导入: (多媒体显示) 青春畅想 青春像一座山峰,意味着锐意进取 青春像一钩弯月,带给我们无限的诗意。 …… 要求:抽10个学生读自己课前准好的对青春的畅想。 教师总结:青春让我们有了骄傲的资本,青春让我们有了一个一个梦想。在这个时期,我们随着身体的变化,也会产生一些烦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 (二)预习交流 组长主持:交流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小组展示预习诊断答案(师根据学生学生的预习情况施教)
二、 精 讲 点 拨 目标导学一:发展独立思维 活动一:欣赏动画《小马过河》 思考: (1)小马遇到什么问题?它是怎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提示:过不了河。听从别人的意见,没主见。还是没有过河。 (2)妈妈的话让它明白什么道理? 提示:做任何事,我们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断去尝试。 (3)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提示:长大了要不断去尝试。 教师讲述: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一是生理发育,二是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活动二:阅读教材P9探究与分享 想一想:  (1)你同意以上说法吗?为什么? 提示:根据实际回答。不同或不同意都要给出理由。 (2)你认为初中生的“独立”是指什么? 提示:行动独立,思想独立,对事物有多种见解。 教师讲述: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活动三:小品表演P10母子对话 讨论: (1)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 提示:独特,穿奇装怪服。 (2)小刚的说法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为什么? 提示:没有。因为思维的独立要求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体现在追求服饰的特别上。 (3)你是如何理解思维的独立性的? 教师讲述:真正思维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目标导学二:培养批判精神 活动四:情景再现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景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写错了…… 情景二:今天我早早写完作业了,妈妈下班回家看见我看电视,马上大发雷霆…… 情景三:老师讲的知识点我不明白,我利用课间去问老师…… 思考: (1)面对情景一和情景二,你会如何做? 提示:“我”会在课后指出情景一中的老师的错误;“我”会跟妈妈讲明原因,并说服她继续让我看电视。 (2)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思维的批判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教师讲述: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4)思维的批判性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教师归纳:批判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活动五:阅读教材P11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你如何评价君君和晓琳的建议? 提示:君君的建议太过直白,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晓琳的建议很有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如果你是七年级(2)班的同学,你会给班级名片制作活动提出什么建议? 讨论:掌握批判的技巧。 提示: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攻击他人;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目标导学三:开发创造潜力 活动六:阅读教材P12探究与分享 思考: (1)你认为四位同学的表现是创造吗?为什么? 提示:是的。因为他们思维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2)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提示: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三、 拓展延伸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的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材料中“要求独立”是一种什么独立?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独立”的? (2)材料中反映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成长中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规范答案
四、 系 统 总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变化,心理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理解真正长大的含义,能正确对待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掌握思维的独立不是一味地追求独特,而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培养批判精神时要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掌握批判的技巧。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我们要让自己的思想日渐成熟,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五、 课堂达标 10分钟内完成下发的达标训练 学生完成后,对答案,小组内交流解决 教师就出错较多的进行讲解,强调
六、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课堂活动较多,以后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抽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举例时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活动和举例时,要控制好时间,以免没有时间讲解知识点,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于肤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