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识字与写字(22分) 本学期,五年级开展了以“中华文化润心田”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制作展板,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 情境一:熊猫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展板搜集到的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第 1—4 题。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字词。力求把字写美观。 2.选出与文段中“瞄准”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用“√”标出。A.射击运动员举起枪,瞄准靶子,扣动扳机,打出了十环的好成绩。B.这个工厂瞄准市场的需求,生产出的新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C.《跳水》中,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立刻把枪口瞄准他。3.文段中的“承”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承”字的第三笔是 。在“继承”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填序号)。4.下列词语中,选出与文段中的“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将序号用“√”标出。A.出谋划策 B.束手无策 C.策马扬鞭 D.献计献策 情境二:在同学们搜集的材料中,出现了下列词语和诗文,请按要求完成第5—7题。5.下列每一行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序号用“√”标出。A.咆哮xiāo B.崭新zhǎn C.桅杆wéi D.养尊处优chǔA.榆树yú B.锄头chú C.血泊bó D.极目远眺tiàoA.摔跤jiāo B.特殊chū C.相貌xiàng D.无边无垠yínA.参谋cān B.船艄shāo C.轰然hōng D.情不自禁jìn6.下列每一行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将序号用“√”标出。A.蜻蜓 B.武艺 C.审视 D.军令壮A.遵重 B.喉咙 C.笼罩 D.露馅儿A.端庄 B.眷恋 C.纵横 D.肃然起静A.寻思 B.扭扣 C.粉刷 D.跃跃欲试7.下列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将序号用“√”标出。A.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回头看。B.稚子金盆脱晓冰 稚子:幼小的孩子。C.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D.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乃:你,你的。 积累与运用(15分)8.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 , 。9.选择恰当的内容,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古代对年龄的别称,从幼到长,大约有十几种叫法。比如,女子到了十五岁的年纪被称为“ ”,指的是用簪(zān)子把头发绾(wǎn)起来;男子到了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则称“ ”,所谓“冠”,指的是冠礼,是把帽子戴在头上的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我们熟悉的“三十 ”“四十 ”的说法,是受到《论语·为政》的影响;“ ”指人六十岁,古代用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礼记·曲礼上》记载:“百年日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故称百岁老人为“ ”。A.期颐 B.花甲 C.及笄D.不惑 E.弱冠 F.而立(2)小娜回到了住在乡村的奶奶家,看到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她望着眼前的美景,不禁想起了 这两句诗。A.《稚子弄冰》中的“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B.《村晚》中的“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C.《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立冬了,小娜怕鸟雀找不到食物,每天都在院子里固定的地方撒下一点儿小米。这真是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下面是小娜习作中的一段话。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各有一处需要修改,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使语句表达更准确。 周日,来到热闹的图书市集。刚一到市集,我就看到了一个个花花绿绿的大书架。书架前,人们都在仔细细心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我也赶紧挑选起来。11.同学们围绕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开展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1)读句子,猜人物,把序号写在句末的括号里。①他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②他说丫头们不会放(风筝),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③景阳冈打虎之后,他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后来,他历经波折,投靠梁山,成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 )④他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 )A.贾宝玉 B.孙悟空 C.曹操 D.武松(2)请你从上题选项的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课外阅读中的一个情节,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阅读与感悟(33分)(一)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有的同学搜集了下面这篇文章。请你也来读一读,按要求完成第12—18小题。凤凰菊 ①学校要举行黑板报比赛了。张晓霞是班长,李旭是宣传委员,自然由他们挑大梁。 ②画什么样的版式呢?李旭在白纸上打着草稿。设计图的正中,有一只展翅翩飞的凤凰。因为别的班多是气球、白鸽的样式,他可不愿落了窠(kē)臼(jiù),并且凤凰寓意吉祥美好,洋溢着喜气。张晓霞忍不住赞道:“这个好!” ③李旭把设计好的风凰图画到黑板上,那效果更令人感到惊艳:线条流畅,颜色鲜艳,恰似临风而舞,太飘逸灵动了。站在一旁的张晓霞情不自禁地向李旭竖起了大拇指:“嘿!真像活了一样。”李旭端详了一会儿,却觉得少了点儿什么,想了想,就在边上画了一朵花:花色红黄相映,花瓣纤长抱卷。这是菊花中的一个品种——凤凰振羽。有一年参观菊展,这品种优美的花形、新奇的名字令他一眼难忘。 ④“你怎么不画牡丹?”张晓霞诧(chà)异,“凤凰和牡丹在一起,叫‘凤穿牡丹’,多么经典的图案,它常出现在剪纸、刺绣、雕刻、印染中。” ⑤“可是,那多少有点儿缺乏新意吧?谁看见凤凰都会想起牡丹。” ⑥“你追求新意,起码也要合情合理吧?我从没看见过有谁把凤凰和菊花画在一起的。” ⑦“要是人人都这么想,就不会有谁画新的图案了——这叫墨守成规!” ⑧此言一出,张晓霞的脸倏(shū)地红了。她怔怔地看着李旭,喊道:“你一个人出黑板报吧!”说到最后,她的声音有些异样。李旭没想到张晓霞哭了,他有些措手不及,一面连声说“对不起”,一面慌手慌脚地擦着黑板。那个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朵雍(yōng)容明艳的牡丹…… ⑨后来,李旭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⑩周末,李旭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里正展出历代精美的瓷器。李旭逐一看过去,突然,他屏住了呼吸——有一只白釉(yòu)盘,盘里绘着六朵缠枝菊花,菊花中间,是一只飞翔的凤凰,它的口里还衔着菊花花瓣!李旭忙去看盘子边的标示:元延祐(yòu)青花凤凰菊花纹菱(líng)花盘。看到这儿,李旭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伫(zhù)立良久,嘴里轻轻地唤:“凤凰菊……” 从博物馆回来后,李旭决定遵循自己的创意,下次板报就画凤凰菊。(选文有修改)12.第①自然段中的“挑大梁”在文段中具体指的是 13.李旭在设计图中选择凤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来。14.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从侧面突出表现了 1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⑦自然段中“墨守成规”的意思是( )A. 默默守护,规则成熟 B. 因循守旧,不肯改进C. 守住规则,严谨做事 D. 合乎规范,约定俗成16.概括第③—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7.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于第⑩自然段中“李旭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只元延祐青花凤凰菊花纹菱花盘真是漂亮,他太喜欢了。B.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博物馆欣赏精美的瓷器,真是太激动了。C.没想到元代就有凤凰菊的图案,可见自己的想法是有依据的。D.这只白釉盘上绘着的花纹和他在板报上画的凤凰菊一样漂亮。18.这篇文章作者最想表达的是( )A.只要努力做事,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B.要协作和互助,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C.做事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勇于创新D.同学间发生矛盾,要尽快想办法解决(二)活动中,有的同学在展板中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第19—24题。【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的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商朝时,人们观测日影,日影最长的一天为冬至,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影长适中的则为春分或秋分;周朝时,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大约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大约在每月的8日、23日,前后偏差一两天。【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材料三】 公元前 104 年,邓平等人制定《太初历》,二十四节气第一次收入历法,这对于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以来,二十四节气都被作为一个简要、明确而又贴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事历,人们靠它来安排农事活动。如:“三月惊蛰(zhé)伴春分,植树造林灌水勤。”这句话的意思是三月的节气有惊蛰和春分,这正是植树的好时节,人们忙着浇水造林。又如:“小暑大暑七月间,治虫追肥莫放松。”这句话的意思是七月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这个时间正是杂草、害虫迅速滋长蔓延的时候,人们不敢在这个时候放松下来。由于节气具有丰富的科学与文化内涵,且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四】 郑板桥在《七言诗》中写道:“几枝新叶萧(xiāo)萧竹,数笔横皴(cūn)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 (míng)坐其间。”这几句诗表现了谷雨节气的情景。谷雨时节,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是谷类作物生长的旺季。北方有谷雨食香椿(chūn)的习俗,南方则有谷雨摘茶的习俗。 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 。”这是小满时节的情景。小满是指此时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虽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这个时节,油菜籽刚刚成熟,可制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蚕开始结茧,蚕农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诗人元稹(zhěn)在《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时节,天气开始炎热,但降水明显增加,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在这个时节里,暑热袭来,有些动物的活动发生了变化: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老鹰不愿意靠近滚烫的地面,飞得高高的。民间有小暑“晒伏”的习俗,家家户户把压在箱底的衣服、被子拿出来曝(pù)晒,去潮去湿。 古诗有云:“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立秋过后,暑气渐消,清风徐来;昼夜温差逐渐明显,清晨常有浓雾;寒蝉生命将尽,鸣声渐渐凄切起来。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虽有降雪,但雪量较小,常常能见到白居易的诗中描绘的“夜深烟火尽,霰(xiàn)雪白纷纷”之景。19.结合材料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商朝时,人们观测日影,日影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最短的一天为冬至。( )(2)秦汉至今,二十四节气的数量和顺序不断变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3)从【材料二】可以知道,“霜降”“立冬”“小雪”都是属于冬季的节气。( )(4)节气具有丰富的科学与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20.【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大约在每月的6日、21日”中的“大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21.【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22.请为【材料三】拟定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不超过15个字)23.给【材料四】中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诗句,将序号用“√”标出。A.雉(zhì)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4.今天是6月28日,即将到来的节气是 。请你做一名小小讲解员,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把这个节气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1)在方格中写出你的讲解提纲。(可以用文字、图示等形式呈现)(2)提纲的具体要求:①至少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讲解,每个方面的内容用一个词语概括地写下来。②在具体讲解时,你会引用材料中的哪些关键信息?每个方面至少选择一处在提纲中写下来。提纲 表达与交流(共30分)25.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完成习作,题目自拟。内容一: 本学期,我们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从汉字字体的演变了解了汉字文化。“尊”这个字的字体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字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现在,“尊”有“敬重”之意。在生活中,你敬重谁?为什么敬重他(她)?请你选择一个人写一写,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他(她)的特点。写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内容二:阅读了《凤凰菊》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想。也许是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是一些情形让你有所触动,也许是文字中蕴含的道理让你深受启发……请你写一篇读后感,注意感想要真实、具体。答案1.团结 障 享 锻炼 施行 恢复 2.B√3. 一 ③ 4.C√5.A C B D 6.D A D B 7.D√ √ √ √ √ √ √ √ √8.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9.(1)C E F D B A(2)B (3)B10.11.(1)①C ②A ③D ④B(2)示例:我选武松。他为人豪放,性格有些倔强,是一个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12.班长张晓霞和宣传委员李旭在学校要举行的黑板报比赛中承担了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13.因为别的班多是气球、白鸽的样式,他可不愿落了窠(kē)臼(jiù),并且凤凰寓意吉祥美好,洋溢着喜气。14.李旭画画技术的高超。 15.B16.李旭画了菊花,张晓霞认为应该画牡丹。两人发生了争执,在争执时张晓霞哭了,李旭连忙把菊花改成了牡丹。17.C 18.C19.(1)× (2)× (3)× (4)√20.不能。“大约”一词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表示二十四节气在每月的日期不是固定的,去掉后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21.举例子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是贴合农业生产需要的。22.示例: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3.A√24.小暑 示例:小暑讲解提纲①农事活动:治虫追肥。②习俗:把压在箱底的衣服、被子拿出来曝晒。25.思路点拨:内容一:本题要求写一个生活中敬重的人。开头:开门见山,点题。中间:详写部分,运用细节描写,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写出具体的事件,事件要突出人物特点,表现出对方被敬重的原因。结尾:抒发情感,揭示文章主旨。内容二:本题考查写读后感。从《凤凰菊》这篇文章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开头:用开门见山的方式,介绍《凤凰菊》的主要内容,引出下文。中间:引用文中的句子,或简单介绍原文的某一部分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评价和分析。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尾:总结全文,谈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感想,深化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