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导 读本单元以“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为主题,有4课内容。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单元第4课,本课设计体现四个亮点:一是站在二战后发展的角度分析当时的背景影响。二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三是充分运用材料,通过材料进行分析。四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整合,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课时)【课标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万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准确说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国家,内容,特点,影响,体会万隆精神的内涵,涵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利用时间轴梳理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过程,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带来的影响,体会非洲人民为争取名族独立而不断奋斗的精神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概述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过程,提高概括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分解为:目标1“知道万隆会议召开的过程和性质。”,目标2“描述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目标3“概述古巴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图片和研读史料”,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表述了二战后的发展过程。是历史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万隆会议—非洲独立运动—古巴革命’。3.万隆会议是本课的重点,理解非洲独立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一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二突破难点。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学习过程】第一篇章 万隆会议任务一:阅读教材第87页正文、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材料: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1)根据材料,总结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指向目标1)第二篇章非洲年任务二:阅读教材第88.89页正文、识读教材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材料:(1)根据材料及教材,概述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指向目标2)第三篇章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任务三:识读教材89页和研读下列材料,探究讨论。(指向目标3)材料:古巴在16世纪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战胜西班牙后,古巴名义上独立,但政治、经济实际被美国控制。长期的军事独裁也加剧了社会矛盾(1)通过教材和课本,研读并思考古巴革命的原因,过程(指向目标3)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地图、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检测与作业】1.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指向目标二)A.埃及独立B.“非洲独立年”C.印度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2.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下列各项 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指向目标二)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指向目标 二,三)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B.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D.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构架。2.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