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历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历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问题引导、辅助学生分析材料,认识1953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合理性;以及五年计划基本任务和颁布1954年宪法的合理性。既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出示材料,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的意义。
3.通过两个事件开始时间和任务的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通过成就的探索,突出强调人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成就的重要因素。最后联系十四个五年计划,达成升华,展望期待。
【设计分析】
目标序号 知识维度 认知水平维度
记忆/回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1 “一五”计划的内容、成就 √ √ √ √
2 “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历史意义 √ √ √ √ √
3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 √
【评价任务】
1.能否掌握“一五”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成就。
2.能否“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3.能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4.能否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看视频《国民经济的恢复》——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重心是:
1、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3、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那这些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翻开第二单元导入框(学生齐读)。
引导:学习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分析题目:①解释工业化的意思:简单说,指新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变。②解释起步的意思:指开启或第一步。)
引导:那么开启新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变的第一步的事件是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起步,那后面就还有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
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起步)
1.背景: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的工业水平还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是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
(分析:回顾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国民党留下一个烂摊子,经济濒于崩溃,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做了这样形象的比喻:工业是王二麻子,商业是林家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总之,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三年的经济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依然落后。是传统的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如毛主席说的: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引导: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即编制和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时间:1953——1957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即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4.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解释什么是重工业?什么是轻工业?轻工业 ——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如机械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军事工业等)
提问:“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②受苏联发展的影响。(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③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造成的。我国必须加强国防,以抵御外来侵略,这样就必须发展重工业)
强调:当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因此,重点发展重工业,这是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息息相关。还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了劳动者的个人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5.结果(成就):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超额完成(特别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成就突出,喜报频传)
展示:P20图片进行讲述:如
一批基础工业及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并投产。(鞍山钢铁公司大新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成功试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建成了一些公路、铁路、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鹰厦铁路,宝成铁路等克拉玛依油田、玉门油矿等)
③大批工业基地的出现。(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新建工业基地;)
针对③提问:大家看看,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东北),为什么?(东北是老工业基地;资源丰富;靠近苏联。——并且通过吸收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科技含量;保留和吸收高科技人才,走科技创新之路,东北工业基地得到振兴)。
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相关的图片(强调:武汉长江大桥——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 中的一句: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这样,自古以来南北交通的天然障碍被克服 。)
引导:当然,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圆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勤劳奋斗的结果,也和当时苏联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们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意义?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引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如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事件,是什么呢?那就是1954年,在北京,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时间:1954年。
2.地点:北京。
3.背景:
(先解释:全国人民普选是什么意思?即多人来讨论,更广泛征求人民的意见,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4.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5.宪法性质: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为什么说她是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经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部宪法还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保障。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表明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了,但政治协商会议没有取消,直到现在,即“两会”,指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6.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检测与作业】
(2021·山东·郯城县第五中学八年级期末)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检测目标1)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2.(2021·山东·禹城市伦镇中学八年级期末)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请问以下哪些成就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
(检测目标1)
①青藏公路通车 ②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⑥
3.(2021·山东夏津·八年级期末)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建国后与此思想相符的是 (检测目标2)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4.(2021·山东定陶·八年级期末)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检测目标1、3)
材料一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材料二 1956年7月13日上午,在万余名工人的欢呼声中,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徐徐开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车间,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解放牌汽车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解放牌汽车的大批生产,促进了我国钢铁、橡胶合成、石油冶炼等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摘自百度·百科《解放牌汽车》
(2)据材料二,归纳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评价说明
C
【详解】依据题干的 “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车轮追风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屋脊”建新路指青藏高原上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都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ABD,故选C项。
A
【详解】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主要成就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 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①③⑤符合题意;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是文革期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排除②④。故选择A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赵爱,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排除D。故选A。
4.【详解】(1)总体规划:根据“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先重后轻”,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是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2)有利因素:根据“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概括得出全体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
(3)意义:根据“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分析得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后反思】
本课里涉及到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如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抽象的内容如何来阐述清楚,有神有更好的教学方法,还是作为硬性的记忆任务来进行,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