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数制及代码电子教案(表格式) 高教版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数制及代码电子教案(表格式) 高教版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资源简介

项目三 任务七课堂教学设计(三)
课题名称 数制及代码 课时 2
设计者 设计者单位 一审 二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学会:数字信号的特点、数制类别、数制的转换及代码 会学:计数制度之间、计数制度与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及注意技巧 乐学:凭借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手段及数字计算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学情分析 1. 学生喜欢实践,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2. 由于数字电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上课玩手机的机率降低。 3.由于数制的内容计算难度要求较低,同学们的基础一般,学习新课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 4 .由于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情绪的不同,个别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存在知识掌握慢一拍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制间的转换 难点:不常见数制的转换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竞赛法、讲解评价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QQ群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计 活动意图
课堂导入 (3分钟) 1.温故知新 看图识物,并说出图中信号波形的名称及特点。 1.创设情景:看图识物 播放模拟信号的图片 抽问:请同学说出图中信号波形的名称及特点 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回答问题 PPT:回顾:模拟信号 回顾模拟信号引出新课数字信号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展开 (70分钟) 2.观察探究 3.新课讲解 数字信号 常见数制 (3)数制间的转换 (4)代码 4.阶段总结 5.评价 1.发布任务: 提问:观察数字信号波形上面0、1对应的波形,说出它的意义 巡视 总结:逻辑0,逻辑1,在波形中分别表示低电平和高电平 播放PPT (1)讲解新课: 引出数字信号的概念 (2)引出问题:举例说出数字设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首先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3)引出新课 数字信号的特点 (4)引出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脉冲信号就是数字信号,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5)引出新课 脉冲信号的概念及及常见波形 (6)任务布置 课堂自阅:请同学们利用2分钟的时间自己学习一下“常见波形”中的内容 巡查 (7)提问 请根据PPT图片中的波形形状,说出波形的名称? 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加分 提出问题 思考:数字信号常用“0”“1”这种组码的方式是什么方式呢? (2)讲解新课 “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计数原则及字母表示 (3)常见数制小结 (4)任务布置 巡视 提问 根据预习情况,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可以进行互换吗? (2)讲解新课 * “位权”“基数”概念 * 引出新课2:十进制转换非十进制方法,整数及小数的处理方法,讲解案例 (3)讲解新课 *非十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方法、例题分析、总结方法 (4)任务布置 *非十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练习题 (5)校对习题 (6)拓展内容:常用数制对照表 (7)讲解新课 *八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 *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8)任务布置 (9)任务校对 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电脑、手机是如何显示我们需要的符号和文字?我们电脑本来就可以显示我们需要的数字、符号吗? (2)做出回答,讲解新课 代码概念 BCD代码概念及与十进制转换方法 ASCII码概念及常见ASCII码的256个常用数字、符号、字母的表格展示 回顾:进制间的转换方法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组的表现怎么样?其他组有什么优缺点? 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观察PPT的内容,回答PPT中的问题 认真听讲,学习新课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并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观看PPT,学习新课 查阅教材“常见波形” 观看PPT,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PPT,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观看PPT,学习新课 练习,在草稿纸中做表格,并完成任务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习新课,做笔记 观看PPT,学习新课 观看PPT,练习作业 听习题讲解 学习新课 观看PPT,学习新课 练习,课堂作业 观看PPT, 讨论错题 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习新课 总结思考 自评与相互评价 PPT:数字信号波形 (给出矩形波波形,描述逻辑0和逻辑1的意义) PPT:数字信号的特点 PPT:脉冲信号 PPT:常见的脉冲信号的练习 PPT:数制转换与代码 PPT:常见的几种进制 PPT:常见进制回顾 PPT:课堂练习 PPT:数制转换与代码 PPT:显示“计数制中三个基本概念” PPT:十进制转换成非十进制 PPT:显示“非十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PPT:显示“综合课堂练习” PPT:常用数制对照表 PPT:进制间的转换 PPT:显示综合课堂练习 PPT:显示课堂练习答案 PPT:代码 PPT:BCD码 PPT:ASCII码 PPT:阶段总结 PPT:评分表 1.通过数字信号,掌握数字信号的概念,与波形的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活动二,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的特点。采用学生独立阅读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学习。 可以让学生更近以步熟悉掌握波形 带问题进行预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1)通过PPT文件由熟悉的“0”“1”引入数制基本表示法则:二进制,然后由二进制的计数原则,字母表示,引出十六进制、十进制。 小结回顾可以巩固之前的内容,加强识记 通过任务驱动,完成PPT中表格中的自己分类别写出常见数制例子,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 数制间的转换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内容的详细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多练习转换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概念与案例结合讲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 由于代码计算机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初学阶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引入与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1.课件的讲解、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教师整理、信息化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进行评分,实现了师评、互评、自评的评价方式。
三、成果展示及评价(5分钟) 任务表 利用投影仪对学生完成的情况(任务书)进行展示并评价。同时利用黑板公布每组的积赞情况,评出第一名进行表扬、奖励,并请第一名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自评,同时对其他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黑板:每组积分情况 每组组员在本节课重对自己自评,他评,师评进行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小结 (3钟) 1.数字信号 2.数制间的转换 3.代码 重难点的总结、强调 小组讨论、学生总结 PPT:显示本节课的内容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沟通、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课后任务(1分钟) 作业布置 布置任务:PPT 课后作业 观看PPT,完成作业 PPT:课后作业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良好的自制总结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数制转换与代码 数字信号 常见数制 数制间的转换 *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 方法:整数部分 除基取余 小数部分 乘基取整 *非十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方法:乘权求和 代码
七、教学反思 总评:全班近85%的同学学会了数制及数制的转换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1)亮点: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兴趣浓。 (2)2.细致的讲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不足:由于个别学生的懒散及个人素质导致课堂学习效率没有预计中高。 (4)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注意学生素质及信息技术的培养,多关心、鼓励、肯定他们。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重大教育出版社)项目三 数制转换与代码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深入浅出,重难点突出
四、学生分析:
1. 学生喜欢实践,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2. 由于数字电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上课玩手机的机率降低。
3.由于数制的内容计算难度要求较低,同学们的基础一般,学习新课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
4.由于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情绪的不同,个别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存在知识掌握慢一拍的现象五、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数字信号的人的认识、常见数制及数制间的转换、认识代码
知识目标: (1)认识数字信号的两种表示方法
(2)掌握常见的几种进制及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3)认识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网络教学平台、课件展示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六、重点难点
重点:进制间的转换
难点:非十进制间的转换
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法的使用,也加强学法的指导。
教法:
1、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竞赛法、讲解评价法等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师在“讲”中教,突出理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技巧、突破难点。
学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学生在数制间的转换计算练习中,反复巩固练习,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循序渐进。
课程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展讲解,自己动手练习。能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记住问题,解决问题。
八、教学环境:
PPT 文稿+教材+练习纸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1. 教师活动:利用PPT展示“模拟信号波形”图,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新的内容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模拟信号的概念,能够较好的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不同,并能够较好的理解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
新授:
数字信号的概念、表示方法及特点
教师活动:播放PPT,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PPT,并总结,然后听老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化示波器波形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2.常见数制
教师活动:播放PPT,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PPT,识记并总结,然后听老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利用PPT每页分别展示常见数制,最后总结有利于学生识记总结。
3.常见数制间的转换
教师活动:播放几种常见的进制及进制间的转换,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观看PPT,准备草稿纸,自行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并进行转换方法案例讲解,之后练习;将理论东西学以致用。
4.代码
教师活动:播放PPT,并对课件内容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观看PPT,思考
设计意图:此部分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是重要的基础部分,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让学生更容易认识代码,简单引入。掌握BCD码与十进制间的转换作为教学重点。
5. 综合练习
教师活动:任务布置。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组的表现怎么样?其他组有什么优缺点?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发言 。
设计意图: 课后的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把讲解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
成果展示及评价
教师活动:利用投影仪对学生完成的情况(任务书)进行展示并评价。同时利用黑板公布每组的积赞情况,评出第一名进行表扬、奖励,并请第一名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学生活动:对其他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听取意见,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在黑板上填写小组得分情况,通过评比的模式,学生也希望有种竞争意识。在快乐的氛围里面学习到知识。
小结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点,应该掌握哪些理论知识。
再次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沟通、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播放PPT
学生活动:根据PPT的内容,自行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合理运用手机的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
总评:全班近85%的同学学会了数制及数制的转换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亮点: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兴趣浓。
2.细致的讲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不足:由于个别学生的懒散及个人素质导致课堂学习效率没有预计中高。
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注意学生素质及信息技术的培养,多关心、鼓励、肯定他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