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庐江县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欲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互联网查询 D.考古发掘
2.“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中华文明“诞生”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二里头文明 D.秦朝历史
3.“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老子和孔子 D.秦皇和汉武
4.《中国史纲》中写道:“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封于外,建立新国。”这反映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君主专制 D.分封制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A.青铜器 B.书法 C.丝绸 D.甲骨文
6.周王朝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说法,这说明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青铜器使用范围广泛
C.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器 D.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等级
7.有一个在春秋时期曾经称霸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没有了。这个诸侯国是
A.秦 B.齐 C.楚 D.晋
8.“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9.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史记》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10.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人民检察官“反腐倡廉”的精彩故事。而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A.刺史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军机处
11.与成语“破釜沉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 B.建立张楚政权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12.公元纪年是当前国际上主要的纪年方法。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王朝是: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3.汉初,在黄老学说的指导下,统治者实施了“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意图是
A.消除战争影响 B.加强中央集权 C.恢复社会生产 D.抑制儒学发展
14.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进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 B.设立刺史 C.实行察举制 D.实行郡县制
15.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古代世界东西方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条道路开通时连接的亚欧两大帝国分别是

A.西汉和古代希腊 B.唐朝和大秦
C.西汉和大秦 D.汉朝和安息
16.近年穿越剧盛行。假如你乘坐时光穿梭机来到东汉末年,你会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A.光武中兴国力强盛 B.社会局面非常安定
C.宋齐梁陈交替更迭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7.学生甲说:“曹操使用连环战船遭致火攻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学生乙说:“孙刘的联合是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两位同学讨论的这一战役产生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B.为刘备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
A.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B.瓦解地方豪强势力
C.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D.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国君苻坚仰慕儒家经典,积极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各级机构任职。苻坚此举
A.推动民族交融 B.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
C.动摇中央集权 D.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20.庐江县某中学历史社团正在开展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探究。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A.《清明上河图》 B.《女史箴图】 C.《步辇图》 D.《送子天王图》
22.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它直接见证了
A.商王朝的覆灭 B.西周的建立 C.光武中兴 D.刘邦称帝
23.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明显的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特征的是
A.成都青城山 B.秦兵马俑 C.曲阜孔庙 D.龙门石窟
24.右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A.生活习俗的转变 B.思想观念的转变
C.饮食爱好的转变 D.生产方式的转变
25.右面示意图中①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在半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 】改正:
(2)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 】改正:
(3)西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 】改正:
(4)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黄帝内经》一书,提出“治未病”理论。
【 】改正:
(5)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贾思勰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改正:
三、材料解析(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2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 (4分)
材料二 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①_________;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②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2)材料二中①和②横线处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初,盐、铁、铸币由私人掌握,一些大商人由此垄断了这些对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行业,不但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这些行业收归国家经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为解决国家财政困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黄河流域不断遭受战争的灾难,社会受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口减少。在北方城市经济和交换经济因破坏而衰落的时候,南方随着土地垦殖,人口增长,靠着长江水上交通的便利,商业交换也有相应的发展。
——摘自白寿舞《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河流域土地荒芜,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时期南方发展对后来经济格局有何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材料一是某位同学收集的古代战争故事书中的四本,请你按战争发生的时期进行分类。(只填写序号)。(4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历史变革】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田间小路),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志·食货志上》 材料三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改革
(2)依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北魏孝文帝“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的典型做法。该做法在民族心理上产生什么影响。(4分)
【历史感悟】
(4)综合上述问题,结合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特征,谈谈对如今的国家建设有何启示 (4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D D D D C A B C B C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C A D B C D D C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1) × “半坡”改为“河姆渡”
(2) √
(3)× “西汉”改为“东汉”
(4)× “《黄帝内经》”改为“《伤寒杂病论》”
(5)× “贾思勰”改为“祖冲之”
三、材料解析(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共 24 分)
27.(1)道家;(2 分)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
可以相互转化。(2 分)
(2)兼爱 非攻;(2 分)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 分 )
(3)百家争鸣;(2 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宣传保护优秀传统
文化等。(写任意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28.(1)盐铁官营专卖;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等。(任答两点即可,4 分)
(2)北方战乱不断;(2 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为经济重心南
移奠定基础。(2 分)
(3)国家政策;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任答两点
即可,4 分)
四、活动与探究(16 分)
29.(1)②④;(2 分) ①③(2 分)
(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2 分)变法使秦国的国力
大为增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2 分)
(3)做法: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用鲜卑语(2 分)。影响:以往的“胡”
“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 分)
(4)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适时进行改革,促进社会发展;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
发展等。(任意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