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大串讲+练专题一 有理数考点大串讲专题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大串讲+练专题一 有理数考点大串讲专题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大串讲+练专题复习
专题一 有理数考点大串讲专题复习
知识点回顾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二、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 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四、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⑷互为相反数的非零两数商为负1,即a,b互为相反数,则== -1(a0,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
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1(a≠0),就是说a和互为倒数,即a是的倒数,是a的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八、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十一、近似数
只有近似数有精确度的问题,准确数不存在精确度问题。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近似到哪一位。
高频考点
【考点1】正数和负数的判断
【例1-1】在下面四组数:①,2.3,;②,0,;③,0.3,7;④,,2中,三个数都不是负数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例1-2】六年级某班三位任课老师中,如果语文老师的岁数比数学老师大3岁记作3岁,那么英语老师的岁数比数学老师小5岁,可以记作    岁.
【考点2】相反意义的量
【例2-1】《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与负数,若上升7米记作米,则米表示( )
A.上升5米 B.下降5米 C.下降7米 D.上升7米
【例2-2】下列各对量中,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
A.购进kg苹果与卖出kg苹果 B.高出海平面m与低于海平面m
C.向东走m和向西走m D.飞机上升m与飞机前进m
【考点3】有理数的分类
【例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零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例3-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0,.
(1)整数集合{ …}
(2)分数集合{ …}
(3)非负数集合{ …}
(4)正有理数集合{ …}
(5)负有理数集合{ …}
【例3-3】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50%,0.628,﹣3,﹣,0,﹣3.14,5.9,﹣92.
【考点4】数轴
【例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两个不同的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同一点表示
C.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所有数都是有理数 D.数轴上,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例4-2】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3,0.用“>”号把这五个数连接起来.
【例4-3】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

A., B., C., D.,
【例4-4】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现将点沿数轴作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第二次将点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第三次将点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到达点,…,按照这种移动规律进行下去,第次移动到点,那么点所表示的数为(   )
A. B. C. D.
【考点5】相反数
【例5-1】下列每一对数:和,和,和,和,和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例5-2】和互为相反数,那么 .
【例5-3】如图,在单位长度是1的数轴上,点和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点表示的数是 .
【例5-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0,.
【考点6】绝对值
【例6-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的数是( )
A. B. C. D.
【例6-2】已知与4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最小的正整数,已知,则的值为( )
A.3 B.4 C.5或-5 D.3或5
【例6-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
②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正一负;
③已知a,b,c是非零有理数,若,则的值为0或;
④已知时,那么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⑤若且,则代数式的值为.
【例6-4】已知,,均为有理数,且满足,,那么的值为 .
【例6-5】将下列各数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要求先用铅笔画图,准确无误后再用黑色笔覆盖)


【例6-6】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如2与3的距离可表示为,2与的距离可表示为
(1)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数轴上表示x和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则x为   ;
(3)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4)当代数式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   .
【考点7】有理数大小比较
【例7-1】下列各组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B. C.D.
【例7-2】已知,,,下列关于a、b、c三数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 )
A. B. C. D.
【考点8】有理数的加减
【例8-1】点P从数轴原点出发,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长度,最后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后停下,此时点P与点Q重合,则点Q表示的数是 .
【例8-2】校运动会,小明负责在一条东西赛道上为同学们拍照,这天他从主席台出发,最后停留在处.规定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步行记录如下(单位:米):
(1)小明离主席台最远是______米;
(2)以主席台为原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请在数轴上表示点;
(3)在主席台东边5米处是仲裁处,小明经过仲裁处______次;
(4)若小明每步行1米消耗0.04卡路里,那么他在拍照过程中步行消耗的卡路里是多少?
【例8-3】用简便方法计算:.
【例8-4】计算(能使用简便方法的使用简便方法):
(1);
(2);
(3);
(4).
【考点9】有理数的乘除
【例9-1】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9-3】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山上的温度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已知山脚的温度是.
(1)若这座山的高度是2千米,求山顶的温度;
(2)小明在上山过程中看到温度计上的读数是,此时他距山脚有多高?
【例9-4】计算:
(1);
(2).
【考点10】有理数的乘方
【例10-1】表示( )
A.乘5 B.5个相加 C.5个相乘 D.2个相加
【例10-2】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例10-3】计算: .
【例10-4】若,则 .
【考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11-1】李宏同学设计了一个运算程序如图所示.按照程序进行运算,程序运行到“判断是否大于100”为一次运行.若时,则该运算程序能输出结果时至少需要运行(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例11-2】计算:
(1);
(2).
【例11-3】计算:
(1)
(2)
【例11-4】某水果店新进了箱橘子,以每箱千克为标准,超过或不足的千克数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
与标准质量的差值(单位:千克)
箱数
(1)箱橘子中,最重的一箱比最轻的一箱重多少千克?
(2)与标准重量比较,箱橘子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
(3)若橘子每千克售价元,求售完这箱橘子可卖多少元?
【考点12】科学计数法
【例12-1】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14日数据显示河南省2022年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同期增长3.5%.数据“1.2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例12-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它原来是________位数( )
A.10 B.11 C.12 D.13
【考点13】近似数
【例13-1】下列各数据中,是近似数的有(  )
①小明体重;②黄山莲花峰的海拔;③小强买笔花了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例13-2】2021年9月25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行程约12357千米.用四舍五入法对12357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12360(精确到10) B.(精确到百分位)
C.(精确到千位) D.1万(精确到万位)
【例13-3】指出下列各数精确到哪一位?
(1)2000;
(2)4.523亿;
(3);
(4)0.00125.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大串讲+练专题复习
专题一 有理数考点大串讲专题复习
知识点回顾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二、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 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四、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⑷互为相反数的非零两数商为负1,即a,b互为相反数,则== -1(a0,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
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1(a≠0),就是说a和互为倒数,即a是的倒数,是a的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八、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十一、近似数
只有近似数有精确度的问题,准确数不存在精确度问题。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近似到哪一位。
高频考点
【考点1】正数和负数的判断
【例1-1】在下面四组数:①,2.3,;②,0,;③,0.3,7;④,,2中,三个数都不是负数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根据正数与负数的特征可判断求解.
【解析】①中 是负数,不符合题意;
②③④中的三个数都不是负数,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负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定义.
【例1-2】六年级某班三位任课老师中,如果语文老师的岁数比数学老师大3岁记作3岁,那么英语老师的岁数比数学老师小5岁,可以记作    岁.
【分析】根据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析】如果语文老师的岁数比数学老师大3岁记作3岁,那么英语老师的岁数比数学老师小5岁,可以记作岁.
故答案为:.
【考点2】相反意义的量
【例2-1】《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与负数,若上升7米记作米,则米表示( )
A.上升5米 B.下降5米 C.下降7米 D.上升7米
【答案】B
【分析】根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求解即可.
【详解】解:∵上升7米记作米,
∴米表示下降5米,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例2-2】下列各对量中,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
A.购进kg苹果与卖出kg苹果 B.高出海平面m与低于海平面m
C.向东走m和向西走m D.飞机上升m与飞机前进m
【答案】B
【分析】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
【详解】解:A:卖出kg苹果相当于购进kg苹果,不符合题意;
B:高出海平面m与低于海平面m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符合题意;
C:向东走m相当于向西走9m,不符合题意;
D:飞机的上升和下降,前进和后退具有相反意义.上升和前进不具有相反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考点3】有理数的分类
【例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零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分析】直接利用有理数的有关定义分析判断即可.
【解析】解:A、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故此选项错误;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故此选项错误;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故此选项正确;
D、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0和零,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正确区分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例3-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0,.
(1)整数集合{ …}
(2)分数集合{ …}
(3)非负数集合{ …}
(4)正有理数集合{ …}
(5)负有理数集合{ …}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4)见解析
(5)见解析
【分析】按照有理数的分类解答即可.
【详解】(1)解:整数集合{,4,,,0,…}
(2)分数集合{,,,,…}
(3)非负数集合{4,,,,,0,,…}
(4)正有理数集合{4,,,,,…}
(5)负有理数集合{,,,…}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认真掌握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与特点.注意整数和正数的区别,注意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例3-3】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50%,0.628,﹣3,﹣,0,﹣3.14,5.9,﹣92.
解:由题可得:
【考点4】数轴
【例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两个不同的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同一点表示
C.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所有数都是有理数 D.数轴上,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答案】D
【分析】利用数轴表示数逐一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解: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一切实数,则A和C选项错误,故A和C选项不符合题意;
B、数轴上的同一个点只能表示唯一一个数,则B选项错误,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D、数轴上,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正确,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表示数,熟练掌握其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例4-2】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3,0.用“>”号把这五个数连接起来.
【答案】图见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在数轴上表示出所给的各数;然后根据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把这些数由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以及数轴的特征: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要熟练掌握.
【例4-3】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观察数轴,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和数字即可.
【详解】解:在数轴上点表示,点表示,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熟练掌握数轴上数字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4-4】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现将点沿数轴作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第二次将点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第三次将点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到达点,…,按照这种移动规律进行下去,第次移动到点,那么点所表示的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从A的序号为奇数的情形中,寻找解题规律求解即可.
【详解】∵A表示的数为1,
∴=1+(-3)×1=-2,
∴=-2+(-3)×(-2)=4,
∴=4+(-3)×3=-5= -2+(-3),
∴=-5+(-3)×(-4)=7,
∴=7+(-3)×(-5)=-8= -2+(-3)×2,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动点运动规律,抓住序号为奇数时数的表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5】相反数
【例5-1】下列每一对数:和,和,和,和,和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答案】A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和相等,不是相反数;
与互为相反数;
,,它们互为相反数;
,,它们相等,不互为相反数;
和互为倒数,不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有对,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例5-2】和互为相反数,那么 .
【答案】1
【分析】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
∴,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例5-3】如图,在单位长度是1的数轴上,点和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点表示的数是 .
【答案】﹣2
【分析】根据图示,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是6,据此求出点C表示的数,即可求得点B表示的数.
【详解】∵点和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是6
∴点C表示的数是﹣3,
∵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1,且点B在点C右侧,
∴点B表示的数是﹣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为考查数轴和相反数的综合题,稍有难度,根据题意认真分析,熟练掌握数轴和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5-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0,.
【答案】图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根据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正确的将各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是解题的关键.
由题意知,,,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各数,最后根据从左向右依次增大进行排序即可.
【详解】解:,,
∴在数轴上表示各数如图:
∴.
【考点6】绝对值
【例6-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的数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求解即可;掌握绝对值的意义为到原点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的数是.
故选C.
【例6-2】已知与4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最小的正整数,已知,则的值为( )
A.3 B.4 C.5或-5 D.3或5
【答案】D
【分析】先根据相反数的定义以及绝对值的定义求得a、b的值,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m、n的值,然后计算即可.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个非负数均为零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与4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最小的正整数,
∴,
∵,
∴或,
又∵,或,,
∴或,
∴或,
∴或,
∴的值为3或5.
故选:D.
【例6-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
②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正一负;
③已知a,b,c是非零有理数,若,则的值为0或;
④已知时,那么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⑤若且,则代数式的值为.
【答案】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化简绝对值;根据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即可判断①;根据,即可判断②;③根据,得出a、b、c两负一正,再分类讨论:当a和b为两个负数时,当a和b为一正一负时,即可判断③;当时,,则当时,取最大值,当时,,即可判断④;根据且,得出,则,进而得出,,则,代入求解即可判断⑤.
【详解】解:①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故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故②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③∵,
∴a、b、c两负一正,
当a和b为两个负数时:,
当a和b为一正一负时:,
故③正确,符合题意;
④∵,
∴,
当时,,
∴当时,取最大值,,
当时,,
当时,
故④正确,符合题意;
⑤∵且,
∴a和b互为相反数,
∴,则,
∴,,
∴,
∴,
故⑤正确,符合题意;
综上:正确的有③④⑤,共3个,
故答案为:③④⑤.
【例6-4】已知,,均为有理数,且满足,,那么的值为 .
【答案】8或4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简绝对值.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得,,从而得出,,然后分类讨论,分别代入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
∴,,
∴,,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的值为8或4;
故答案为:8或4.
【例6-5】将下列各数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要求先用铅笔画图,准确无误后再用黑色笔覆盖)


【答案】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相反数,数轴上有理数的表示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先利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得到,,再利用数轴表示5个数,然后利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进行大小比较.
【详解】解:,,
在数轴上表示为:


【例6-6】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如2与3的距离可表示为,2与的距离可表示为
(1)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数轴上表示x和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则x为   ;
(3)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4)当代数式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   .
【答案】(1)5,6
(2),5或
(3)0
(4)2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与绝对值几何意义与应用.
(1)根据题目所举例子进行计算即可;
(2)仿照题干所举例子进行解答即可;
(3)根据数轴可知,,,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4)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1)解:,.
故答案为:5,6;
(2)解:数轴上表示x和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
,则或,
即或.
故答案为:,5或;
(3)解:由数轴可知,,,,
则|

(4)解: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2,3的三点的距离之和,
显然只有当时,距离之和才是最小,
则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2;
故答案为:2.
【考点7】有理数大小比较
【例7-1】下列各组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B. C.D.
【答案】B
【分析】先去括号,再比较各数的大小即可.
【详解】A、∵,,∴,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知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7-2】已知,,,下列关于a、b、c三数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解答即可.
【详解】解:∵,, ,且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是解本题的关键
【考点8】有理数的加减
【例8-1】点P从数轴原点出发,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长度,最后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后停下,此时点P与点Q重合,则点Q表示的数是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的点表示数及有理数的加减法,根据向右移动加,向左移动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因为点P从数轴原点出发,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长度,最后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后停下,
所以点P所表示的数是,
因为点P与点Q重合,则点Q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为:.
【例8-2】校运动会,小明负责在一条东西赛道上为同学们拍照,这天他从主席台出发,最后停留在处.规定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步行记录如下(单位:米):
(1)小明离主席台最远是______米;
(2)以主席台为原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请在数轴上表示点;
(3)在主席台东边5米处是仲裁处,小明经过仲裁处______次;
(4)若小明每步行1米消耗0.04卡路里,那么他在拍照过程中步行消耗的卡路里是多少?
【答案】(1)10
(2)
(3)4
(4)2.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逐次求得每次运动后的位置即可求得离主席台的距离;
(2)根据第一问可得到主席台的位置,并在数轴上标注即可;
(3)根据每次运动与5的大小即可求得经过主席台的次数;
(4)根据步行记录如得到总计,结合每步行1米消耗0.04卡路里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解:,






故小明离主席台最远是10米.
(2)根据第一问得知点A即为主席台,

(3)小明从主席台出发经过仲裁处,由到经过仲裁处,到经过仲裁处,到经过仲裁处.则共经过仲裁处4次.
(4)根据题意得,,
则小明在拍照过程中步行消耗2.4卡路里.
【例8-3】用简便方法计算:.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化为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再结合加法的运算律把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先加即可.
【详解】解:

【例8-4】计算(能使用简便方法的使用简便方法):
(1);
(2);
(3);
(4).
【答案】(1)
(2)
(3)0
(4)
【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2)先将小数化为分数,再将式子变形为,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将式子变形为,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4)将式子变形为,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

(2)解:

(3)解:

(4)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
【考点9】有理数的乘除
【例9-1】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数轴得出,,推出,,,,最后选出即可.
【详解】解:从数轴可知:,,
,,,,
选项B、C、D错误,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关键是能根据数轴得到,.
【例9-2】计算的结果是(  )
A.6 B.36 C. D.1
【答案】B
【分析】将除法变为乘法,再约分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原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例9-3】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山上的温度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已知山脚的温度是.
(1)若这座山的高度是2千米,求山顶的温度;
(2)小明在上山过程中看到温度计上的读数是,此时他距山脚有多高?
【答案】(1)
(2)米
【分析】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运算的实际应用.
(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结合已知条件列得正确的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

即山顶的温度为;
(2)
(米),
即他距山脚1500米.
【例9-4】计算:
(1);
(2).
【答案】(1)
(2)
【分析】(1)先计算除法,再计算乘法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变形,再计算乘除法,最后计算加减法求解;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乘法运算律等知识点.
【详解】(1)解:原式

(2)解:原式

【考点10】有理数的乘方
【例10-1】表示( )
A.乘5 B.5个相加 C.5个相乘 D.2个相加
【答案】C
【分析】根据乘方的意义:表示个数相乘,即可.
【详解】解:表示5个相乘;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乘方.熟练掌握表示个相乘,是解题的关键.
【例10-2】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以及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详解】解:

故选C.
【例10-3】计算: .
【答案】
【分析】把原式化为,再逆用积的乘方运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积的乘方运算的逆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逆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例10-4】若,则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的值,准确进行计算.先根据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求出、的值,然后再代入中计算即可.
【详解】,
,,
,,
将,代入中得:

故答案为:.
【考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11-1】李宏同学设计了一个运算程序如图所示.按照程序进行运算,程序运行到“判断是否大于100”为一次运行.若时,则该运算程序能输出结果时至少需要运行(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程序流程图与有理数的运算.根据所给程序运算法则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时,;
当时,;
当时,;
∴该运算程序能输出结果时至少需要运行3次.
故选:C
【例11-2】计算:
(1);
(2).
【答案】(1)
(2)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计算除法,即可求解.
(2)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1)解:

(2)

【例11-3】计算:
(1)
(2)
【答案】(1)
(2)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1)先算乘方和绝对值,然后运算乘除,最后加减解题;
(2)先算乘方,然后运算乘除,最后加减解题;
【详解】(1)

(2)

【例11-4】某水果店新进了箱橘子,以每箱千克为标准,超过或不足的千克数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
与标准质量的差值(单位:千克)
箱数
(1)箱橘子中,最重的一箱比最轻的一箱重多少千克?
(2)与标准重量比较,箱橘子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
(3)若橘子每千克售价元,求售完这箱橘子可卖多少元?
【答案】(1);
(2);
(3).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负数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最重的一箱苹果比标准质量重千克,最轻的一箱苹果比标准质量轻千克,则两箱相差千克;
(2)将这个数据相加,和为正,表示比标准质量超过,和为负表示比标准质量不足,再求绝对值即可;
(3)先求得总质量,再乘以元即可.
【详解】(1)解:(千克),
∴最重的一箱比最轻的一箱重千克;
(2)(千克),
∴箱橘子总计超过千克;
(3)(元),
∴售完这箱橘子可卖元.
【考点12】科学计数法
【例12-1】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14日数据显示河南省2022年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同期增长3.5%.数据“1.2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为整数.确定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详解】解:将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的值以及的值.
【例12-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它原来是________位数( )
A.10 B.11 C.12 D.13
【答案】C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位数减1.
【详解】解:根据题意,
∴它原来是12位数.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掌握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以及a与n的取值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13】近似数
【例13-1】下列各数据中,是近似数的有(  )
①小明体重;②黄山莲花峰的海拔;③小强买笔花了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分析】根据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①小明体重,体重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近似数;
②黄山莲花峰的海拔,不是绝对的精确,是近似数;
③小强买笔花了元,是准确值.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定义的掌握情况.生活中的表示测量的数据往往是近似数,如测量的身高、体重等;准确数往往是生活中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的人数或物体的个数等.
【例13-2】2021年9月25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行程约12357千米.用四舍五入法对12357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12360(精确到10) B.(精确到百分位)
C.(精确到千位) D.1万(精确到万位)
【答案】A
【分析】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应当看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
【详解】解:A.12357精确到10是,符合题意;
B.12357精确到百分位为,不符合题意;
C.12357精确到千位是,不符合题意;
D.12357精确到万位是1万,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13-3】指出下列各数精确到哪一位?
(1)2000;
(2)4.523亿;
(3);
(4)0.00125.
【答案】(1)精确到个位
(2)精确到十万位
(3)精确到千位
(4)精确到十万分位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理解,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