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内容。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第二目“捍卫国家利益”。教材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怎样用实际行动去捍卫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无论何时何地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本节课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能时刻站在国家立场,为祖国分忧、勇担重任,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实际行动去捍卫国家利益。
二、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道德修养: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法治观念:在行动上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斗争。 健全人格: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 责任意识: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课时的学习,学生已走进社会生活中,了解到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勇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为这一单元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本单元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国家利益,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中学生社会经验还存在不足,对于复杂多变的形势,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够;正值青春期,学生有好冲动、容易做出过激行为的特点,对于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需要学会使用合理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对于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要时刻保持警惕,引导学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去爱国并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怎样捍卫国家利益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视频导入 生成问题 视频导入《钱学森》 提问:观看了钱学森先生的故事,同学们在钱老先生身上体会到了一种什么精神,谈谈你们的体会? 教师小结:钱学森先生回国时说:“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立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他的一生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最轻,坚持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直到生命的终结,他都是这样做的。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利益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看视频,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故事直观的让学生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中。
环节二: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活动一:心系祖国----树意识 1.【小组合作】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桌上分别准备了一个信封,发挥团队智慧,结合案例,思考问题并展示团队成果。 三个信封内容 信封一(第一小组)内容:学习先进典型王继才夫妇守岛的故事。一座岛、两个人、30年无悔坚守。开山岛位于中国黄海前哨,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但确是国防战略要岛。30多年来,王继才夫妇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作伴,战胜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雨和艰险。“守岛是我们的本职,我们一定守好开山岛,直到守不动为止。再大的苦和困难我们都会克服,只要一天能动,我们就要让五星红旗在开山岛上高高飘扬!”这是夫妻俩共同的心声。 思考:你如何评价夫妻俩守岛事迹? (心怀爱国之情,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信封二(第二小组)内容:网民被金钱收买,帮助外国“朋友”拍摄中国某工厂生产设备图片,导致科学技术、商业秘密被泄密;日本游客在我国西部边远地区旅游时玩航模飞机,最后发现是打着旅游的旗号在进行非法测绘我国地理,情节严重,经查实是日本间谍;美国苹果手机的‘常去地点’功能,储存了用户所有的活动轨迹,即使关闭该功能,也只是不在屏幕上显示,但ios仍然持续收集使用者每一个所到之处。该功能可以分析一个人的活动轨迹,了解人们的生活状态,不但危及用户隐私,还可能涉及国家经济与民生状况,甚至国家机密。 思考:我们应该从以上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信封三(第三小组)内容:生活中,有的人以爱国为由,拉横幅围堵外资企业,砸某国品牌汽车甚至打伤车主,在网上联名抵制某一国家的商品。 思考: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热爱国家需要智慧,维护国家利益要理性、务实,理性就是要符合道德标准,遵守法律规定,我们在表达爱国热情前,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合法有序的表达情感。)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的代表各抒己见(教师引导) 3.【归纳小结】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学习,我们应该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小结:1. 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2. 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3. 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研讨。 师生一起分享研讨的结果,初步形成共识 经过小组活动和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协作探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三个不同的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爱国之情变成具体的内容,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中完成本框的知识学习。 通过案例研讨,学生自己总结感悟,到达自主学习效果,提升归纳能力。
探究二、捍卫国家利益 活动二:维护利益----践行动 1.【案例分析】 (1)观看视频《钱伟长的选择》 探究与分享:①结合以上案例,说说钱伟长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 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 教师:①钱伟长在面临利益选择时,总是以国家利益为重;②我们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绝不能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2)谁也不忍心这样惨烈的牺牲----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在扑灭四川凉山木里县立尔村的森林火灾时30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他们有的才刚当上父亲,有的刚完成上个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再出发......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没有犹豫,他们选择了冲锋向前。和平美好的时代,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一群人总是在我们身后默默地付出,用生命保护着我们和国家。他们被称为人群中的“逆行”英雄。 思考:听了他们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生:回答 教师小结:在和平发展时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幸福的生活,一批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为了国家利益,他们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3)一家公司在广告中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未将我国领土表示完整、准确,缺少了台湾岛及其附近岛屿,损害了国家尊严及利益。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这类事情,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要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学习必备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用行动去诠释。 2.【有感而发】思考:作为中国公民,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3.【归纳小结】 教师: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问题。 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通过案例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平年代也有流血牺牲,是他们用生命在保护我们。激励学生懂得感恩,为祖国志存高远,奉献力量。 通过不完整的地图案例,一是提醒学生生活中自己要加强学习,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二是教育学生坚决同损害祖国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学生总结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三、交流展示 总结提升 活动三:国家至上----永维护 1.【收获满满】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到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需要我们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要勇于维护国家利益,不仅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2.【巩固练习】 (1)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潜艇之父”,他敢做惊天动地的事,甘做默默无闻人;他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应学习他( ) ①热爱祖国、立志报国 ②默默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③立足科研,获取荣誉 ④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当今国际局势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要求我们( ) ①增强危机意识 ②增强防范意识 ③加快发展自己,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④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A.①② B.②③④ C. ①②① D.①②③④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人利益比国家利益重要 B.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在个人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考虑国家利益 D.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个人利益的存在 (4)“理性爱国、拒绝暴力”启示我们( ) ①维护国家利益要务实、理性 ②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做违法的事情 ③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 ④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做到任何时候都保持和平的态度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14000人这是个令人揪心的数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4000余名民警(辅)因公牺牲。李尚恒,男,辽宁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民警,2018年3月,在皇姑区陵园街附近侦办一起入室盗窃案件过程中,与犯罪嫌疑人张某突然相遇,与歹徒英勇搏斗中,张某持刀刺伤李尚恒,经抢救无效牺牲;他是那位总是“食言”的父亲,每次出门都会对女儿说“宝贝乖,等爸爸回来”,而在2012年7月为了寻找抢劫案线索,连续十个小时分析监控视频,汪霞平突发脑溢血因公殉职,年仅49岁,他答应带女儿去上海看东方明珠也成了再也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每年的公安英烈墙上都会新镌刻许多看似平凡却有绝不平凡的名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警察”,他们用生命诠释“警察”二字的无限重量。 思考问题: ①阅读材料,你有何启示? ②学习英雄,我们应如何行动?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1)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2)(示例)①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②我们应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③无论何时何地,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④在日常生活,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稳定的局面。 3.【学习拓展】 近年来,一些威胁中国和平稳定、有损中国国家利益的现象和问题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国防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开展国防意识调查。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在社区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对问卷进行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小组展示交流。 回顾梳理,查漏补缺,总结提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素材的选取利用视频、图片、故事等时事热点、学生感兴趣、有代表性的实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理解如何让自己与国家紧密相连。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团队合作,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还不够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