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12《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12《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我爱我家《12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
2. 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干点家务活”这一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他们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扬。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
四、重难点
1. 重点: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家会做家务活吗?你们觉得做家务活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会做家务活,做家务活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让家庭更加整洁和温馨。
教师:是的,做家务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家庭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干点家务活。
(二)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1. 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互相学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
(三)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干点家务活?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3.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建议。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1. 小组讨论:你平时在家会做哪些家务活?你的家人对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3.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和家人的评价。
4. 教师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干点家务活,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干点家务活的重要性和好处。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态度,肯定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
2. 要求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务劳动计划。
3. 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或作文,记录自己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和感受,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启示和思考。
4. 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七 )、习题设计
1. 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家务劳动的意义?
A. 培养自理能力
B. 增强家庭责任感
C. 浪费时间
D. 减轻父母的负担
(2)下列哪项不是家务劳动的种类?
A. 扫地
B. 做饭
C. 洗衣服
D. 玩游戏
2. 简答题:
请谈谈你对“干点家务活”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家务劳动技能。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