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97-9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3、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准备 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焦距=12cm) 光屏 火柴 多媒体课件
备课组成员:
教学通案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通过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我们知道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特点的像,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探究新知实验目的: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初步猜想: 照相时物体离镜头远,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投影时,物体离镜头近,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放大物体时,物体离凸透镜更近,成正立放大的像。所以,我们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该跟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关。(二)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如图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观察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测量像距并记录。 3、观察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测量像距并记录。并记录。 教学个案
4、观察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测量像距并记录。 5、观察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并记录。6、观察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并记录。(教师指导学生用光屏承接像,观察是否能承接到像,可以承接的为实像,不能承接的为虚像。)(三)记录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虚实 大小 正倒……小组展示、分析与论证(一)各小组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二)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结论:规律一:1、物距>2f时,f<像距<2f,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物距=2f时,像距=2f,成倒立等大实像,3、f<物距<2f时,像距>2f,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于投影仪4、物距=f时,不成像5、物距2f时,f<像距<2f,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物距=2f时,像距=2f,成倒立等大实像,3、f<物距<2f时,像距>2f,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于投影仪4、物距=f时,不成像5、物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