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103-106教学目标 1、了解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知道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成像原理3、了解视角的概念及影响因素4、体验利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5、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难点:了解视角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准备 大、小凸透镜 大头针 课件备课组成员:教学通案 教学个案一、新课导入展示PPT,导入新课同学们,阳光下的蛛丝,遥远而神秘的星系等,仅凭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清的,这就需要借助一双神奇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板书)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二、探究新知(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自主阅读:请同学们阅读103页图一和第一二自然段,对照,课件上的图片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提问回答:请同学举手回答,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教师点拨:目镜焦距较大,物镜焦距较小。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两个凸透镜来帮助人眼看清微小物体的2、(展示PPT):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图提问回答:请同学举手回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教师点拨:显然,显微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使人眼看清微小物体的(板书):一 显微镜物镜(投影仪):倒立 放大 实像目镜(放大镜):正立 放大 虚像小组探究:把学生分组,利用一大一小两个凸透镜模拟显微镜,观察大头针的成像特点。提问回答:请学生举手回答成像的大小。教师点拨板书:共同作用:倒立 放大 虚像(二)望远镜1、望远镜的结构自主阅读:请同学们阅读101页,第四、五自然段,对照课件图片,了解望远镜的主要结构提问回答:请同学回答望远镜的主要结构教师点拨:目镜焦距较小,物镜焦距较大,望远镜是利用这两个凸透镜来帮助人眼看清远处物体的2、(PPT展示):望远镜成像原理图提问回答:请学生回答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教师点拨: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板书:二 望远镜物镜(照相机):倒立 缩小 实像目镜(放大镜):正立 放大 虚像教师设疑:物镜成像缩小,目镜成像放大,在两个凸透镜的共同作用下,成像究竟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小组探究:把学生分组,利用一大一小两个凸透镜模拟望远镜,并观察像的大小提问回答:请学生举手回答成像的大小教师点拨板书:共同作用:倒立 缩小 虚像(三)、视角教师设疑:既然成像缩小,那我们是怎么通过望远镜看清远处的物体呢?能不能看清物体与什么有关系?请学生阅读102页6、7、8自然段后回答提问回答:请学生举手回答(PPT展示):视角与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师点拨: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教师点拨:眼睛的光心到被视物体两端的直线所成的夹角叫视角。视角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和物体距人眼的距离有关。物体距人眼的距离相等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物体大小相等时,距人眼越近,视角越大。板书:三 视角(一)、概念:人眼的光心到被视物体两端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二)、影响因素:物体大小和物体距人眼的距离(四)、探索宇宙自主阅读:请同学们阅读104-105页探索宇宙,结合PPT展示,了解望远镜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三、小组展示、交流(一)、显微镜是如何形成大视角看清物体的?(二)、望远镜是如何形成大视角看清物体的?四、课堂小结(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三)、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五、作业参照10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自制显微镜并写一篇科学小短文六、板书设计一 显微镜物镜(投影仪):倒立 放大 实像目镜(放大镜):正立 放大 虚像共同作用:倒立 放大 虚像二 望远镜物镜(照相机):倒立 缩小 实像目镜(放大镜):正立 放大 虚像共同作用:倒立 缩小 虚像三 视角(一)、概念:人眼的光心到被视物体两端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二)、影响因素:物体大小和物体距人眼的距离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