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末复习敲重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末复习敲重点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末复习敲重点
学习目标整合
单元章节 学习目标梳理
常见的天气系统 分析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及影响 冷、暖锋的判断方法,天气图上降水区域的判读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的成因 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大气活动中心图的判读方法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征,气候类型的综合比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描述的思路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
(1)两个来源
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
(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3.锋面类型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11月的监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监测关键区(Ni o3.4区)海温指数(℃)已连续五个月超过0.5℃,可以判定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
目前厄尔尼诺发展情况如何?在厄尔尼诺事件的背景下,全球各地发生了哪些极端气象灾害?
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极端气候
综合试题练习
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丙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此时,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②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③甲地位于陆地,摩擦力比乙地大
④甲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乙地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受热力环流影响,云南西部某高山存在两个逆温层,高层逆温接近山顶。如表示意该山地逆温层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高层逆温 低层逆温
坡向 东 西 东 西
起始海拔高度/m 2400 2520 760 1440
逆温层厚度/m >260 >240 >640 >700
出现频率/% 1 15 4 19
3.与西坡相比,东坡逆温出现频率明显偏低,主要取决于( )
①盛行风向
②太阳方位
③植被条件
④白昼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该山地低层逆温强盛可能造成( )
A.积雪逐渐消融 B.高山森林枯黄
C.持续晴热高温 D.阴雨天气连绵
5.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的贯通离不开( )
A.沿坡上升气流加强 B.沿坡下沉气流减弱
C.谷地垂直抬升气流加强 D.谷地垂直下沉气流减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且丙点西侧的气压值大于东侧,因此气压梯度力由西部指向东部,且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排除①;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③正确,排除④。故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山地位于云南西部高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带来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使其西坡地区容易形成逆温层,①正确;同时,西部为下午太阳方位,日落时气温逐渐下降,山坡处容易形成逆温层,②正确;东西两坡植被条件差异较小,白昼时间差异也较小,排除③④。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逆温层出现时使对流活动减弱,当低层逆温出现强盛时,对流活动较弱,山地降水减少,山坡森林缺乏水分容易枯黄,B正确;逆温层出现,对高山积雪融化影响较小,排除A;逆温层出现时多晴朗天气,但不一定是持续晴热高温,排除CD。故选B。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山地逆温现象是由于山坡冷空气顺坡而下,抬升谷地暖空气,形成上暖下冷的现象,当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贯通说明山坡沿坡下沉冷空气增强,谷地暖空气被迫抬升强烈,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