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
导语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词牌名——虞美人
植物名——虞美人
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
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
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知识回顾
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了解作者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欧阳修)、少游、美成(周邦彦)、稼轩数人而已。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薄命君王
了解作者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南唐李后主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二、音读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
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
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两韵一换
ao~ong~ai~ou
三、意读,总理内容与形式:
提示:读注释①,总体把握
内容。
虞美人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朗读
讨论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如果将”只是朱颜改”中的“只是”二字换成“可惜”行不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思考题: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初读感知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一起分析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总结
本词艺术特色:
1 、化抽象为具体
对于抽象的愁,借用比喻,写出了“愁”之多(一江春水)。
2、虚实结合,行文起伏跌宕(三次对比,三次问答,隔句相承)
3.对比。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对比
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歌曲助背
说说你知道的咏愁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辛弃疾《摸鱼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