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土壤 高一年级 地理学科 预习学案班级: 姓名:【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2.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并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教学重点】 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并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教学内容】土壤特征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 四种物质组成。1.土壤颜色:东北地区多黑土,华北地区多黄壤,南方地区多红土2.土壤质地类型 成分 孔隙度 水、气情况 保肥性 耕作难度砂土壤土黏土3.土壤剖面结构(1)森林土壤①有机层:②腐殖质层:③淋溶层:④淀积层:⑤母质层:⑥母岩层:耕作土壤①耕作层:②犁底层:③自然土层:土壤的主要成因1.成土母质(类似土壤的先天基因)(1)风化的含义:(2)成土母质的作用:2.生物(类似土壤的后天成长)(1)闭环过程:生物残体提供有机质→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为腐殖质→腐殖质化为微量元素分散在土壤中→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并储存→生物残体回归土壤并提供有机质(2)生物的作用: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土壤富集,加快 ;改善 ;促进3.气候(类似土壤的成长环境)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气候有利于土壤的快速形成气候 地区 成因 特征湿热 我国南方地区 高温高湿→风化→淋溶→流失 黏粒,贫瘠,红色湿冷 东北平原 温度低,有机质难以分解和消耗 肥沃,黑色干热 撒哈拉沙漠 降水少,生物量少,有机质少 土层薄,贫瘠干冷 西伯利亚地区 生物量少且岩石风化速度慢 难以形成土壤4.地貌(1)影响水热条件,如(2)影响成土母质,如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层越厚,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有利于生产的耕作土壤当堂作业:解释教材92页活动中的3种土壤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