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2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
1.识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五点主张)。 2.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3.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五个要求)。 4.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理解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上支持,行动上参与,增强世界意识。
【预学案】 〖第1部分〗 新知自学 〔完成填空 + 标记课本〕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五点主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要求
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 、结伴而 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 解决争端、以 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 自由化便利化,推动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 超越文明隔阂、 超越文明冲突、 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 ,合作应对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 ,反映了
和 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实践——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 ”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遵循 原则,加强 开放合作,形成 、 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 贸易体制,促进
建设,推动建设 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开展公共外交 塑造国家形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 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 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 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 形象。
〖第2部分〗教材栏目批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批注巩固〕
1.P47探究与分享问题批注:略。(从内涵、要求、意义等方面理解即可)
2.P49探究与分享问题批注:
①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②中国有信心和决心实现自己的承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③中国越来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者。(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④中国正以更积极的建设者姿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引领≠领导,引领主要是观念和行动的引领上)
我的预学疑惑
【探究案】
1.重点突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指出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2022年6月1日中美两国气候问题特使在斯德哥尔摩就中美气候合作进行对话交流,中国作出并践行节能减排的庄严承诺,督促美方也要恪守发达国家的职贵。2022年6月上旬,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主席国,继续在金砖合作机制下推动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展现中国的多边经济外交活力与积极成效。2022年8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法文斌指出,希望日方与中方一道,增进政治互信,摒弃零和思维,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更加成熟稳定。2022年8月19日,我国首次发起并主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开幕,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代表注册参会,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呼吁共同推动全球职教务实合作。
结合材料列举的中国外交实践,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中国是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
2.知识点综合探究:中国的外交
俄乌冲突引发了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剧烈动荡。冲突发生后,面对美欧挥舞制裁大棒,并要求各国选边站队,我国明确表示,中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已的立场和政策。我们始终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各方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当得到尊重,应当彻底摒弃冷战思维、阵营对抗,通过对话谈判寻求乌克兰及相关问题的全面解决,最终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结合材料,从“中国的外交”角度分析中国持上述立场的正确性。
【检测案】
1.中欧班列被誉为“钢铁驼队”,自开通以来始终驰而不息、一路畅通,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青睐。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已超过7.3万列,发送货物690万标准箱。中欧班列运送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更有中国与沿线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决心。材料说明我国()
①在维护他国利益的同时,兼顾本国合理关切
②主导世界多极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
④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10年里,“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共建“一带一路”()
①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为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③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④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年是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去年非中货物贸易额达2820亿美元。中国已经同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合作建设了20多个工业产业园……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据此可知()
A.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C.习近平外交思想彰显出强大的实践伟力 D.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展示文明大国形象
4.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这表明()
①各国应寻求更多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③多边主义机制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潮流
④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二十大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出的解答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的时代强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尽责、为人类担当的天下情怀。全人类共同价值()
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
②是世界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认识的总和
③为世界人民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定提供了中国智慧
④汇聚人类进步的精神力量,会取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是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此次高峰论坛,10年来,中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
①各合作伙伴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②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③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④我国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倡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2023年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中国与中亚五国的领导人相聚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西安,共话团结合作,携手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会议期间,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就油气采矿、加工制造、互联互通、数字科技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西安宣言》的签署意在()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与合作优势
③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改变世界格局 ④摒弃零和博弈,共享发展机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当前,中非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几乎所有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都已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合作从来不是清谈馆,在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也为国际对非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下列对中非合作现状描述最为恰当的是()
A.守望相助,通过结盟构建良好伙伴关系 B.互利共赢,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C.文明互鉴,打造推动南北对话的新样板 D.开放包容,各国以共同利益作为落脚点
9.2023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这表明我国()
①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④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③合作共赢的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发表致辞表示:“我们要以这次大运会为契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运会不仅是体育健儿拼搏竞技的赛场,也是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舞台
②各国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旨在展示其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
③大运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体育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
④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的学习收获
参考答案
【预学案】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即可。
【探究案】
1.①我国提出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世界职业教育合作,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要求。
②我国加强国际气候合作,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③我国加强多边经济合作,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坚持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开放、平等、共享、包容方向发展。
④中国提出增强政治互信,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要求。
⑤中国提出妥善管控分歧,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以对话解决分歧的要求。
2.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们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始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始终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谈判寻求乌克兰及相关问题的全面解决,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俄乌问题上,我们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最终才能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检测案】
1.D。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①说法错误。②:我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但不主导世界多极化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更有与沿线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决心。这表明我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C。①:“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在维护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和平安全无关,①排除。②:“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②正确。③:“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③正确。④:我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与题意无关,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3.C。A:题干涉及的是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就,不涉及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A不符合题意。B:题干涉及的是中非合作发展,属于发展问题,不涉及和平问题,B不符合题意。C:习近平提出的“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有效指导了中国与非洲开展深入合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习近平外交思想彰显出强大的实践伟力,C符合题意。D:材料体现的是中非友好合作,不涉及我国展示大国形象,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B。①③:习近平的讲话表明世界各国应当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践行多边主义,①③符合题意。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②错误。④: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④错误。故本题选B。
5.A。①③:“党的二十大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这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为世界人民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定提供了中国智慧,①③正确。②: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同于世界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认知的总和。材料重在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人民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定提供了中国智慧,而不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认知的总和”,②错误。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并未取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④错误。故本题选A。
6.B。①:各合作伙伴间根本利益不一致,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①错误。②:中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②正确。③: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10年来,中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这说明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③正确。④: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没有变化,④错误。故本题选D。
7.C。①:反对零和思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强调的是合作,并不涉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①不符合题意。②:《西安宣言》是中国与中亚在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上的合作,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以合作共赢的态度促进地区发展,②正确。③: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并不是目的,并且改变世界格局说法夸大实际,③错误。④:中国与中亚五国的领导人相聚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西安,共话团结合作,携手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会议期间,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就油气采矿、加工制造、互联互通、数字科技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西安宣言》的签署意在摒弃零和博弈,共享发展机遇,④正确。故本题选C。
8.B。B:中非合作从来不是清谈馆,在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也为国际对非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这表明中非互利共赢,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增添双方共同发展的新动力,B正确。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政策,A错误。C:中非合作体现的是南南合作,而不是南北对话,C错误。D: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双方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D错误。故本题选B。
9.B。①④: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①④正确。②:材料未体现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②排除。③“合作共赢的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这一说法不符合事实,③排除。故本题选B。
10.D。①:大运会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而不是“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舞台”,①错误。②:展示其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不是各国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比赛的主观目的,而是客观效果,②错误。③④:我们要以这次大运会为契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反映了大运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体育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③④正确。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