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认识到父母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2. 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增强与父母的感情交流。3. 树立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观念,培养关心和体贴父母的情感。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为主题,通过讲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在我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增强与父母的感情交流,树立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观念。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可能对父母的付出和关爱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关爱。四、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父母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难点: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增强与父母的感情交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2.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父母的爱是怎样的?为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课的主题:“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二)新课学习1. 学习目标:认识到父母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2. 学习过程:(1)讲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关爱,如照顾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成长、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付出是伟大无私的,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支持。(2)讲解我们对父母的感激: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如说一句感谢的话、写一封感谢的信、做一件关心父母的事情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表达感激和敬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3)实践活动体验: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4)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关心、尊重和回报父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以及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家庭观念。(5)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关心、尊重和回报父母方面的表现,并制定改进计划。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父母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2. 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个主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深入思考和实践。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父母的关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表现,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一些关于父母对子女无私付出的感人故事或图片资料与同学分享。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心、尊重和回报父母并制定一份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行动中。(五)习题设计:1. 填空题:(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__________。(2)我为爸爸妈妈做过的事情有__________。2. 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能够最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A. 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 B. 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C. 感谢你们为我做了很多事情 D. 感谢你们一直陪伴着我(2)以下哪个选项是子女回报父母爱的方式?( )A. 恶语相向 B. 逆反叛逆 C. 关心体贴 D. 撒娇卖萌3. 判断题:(1)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不需要回报。( )(2)我们只需要享受父母的关爱,不需要承担家庭责任。( )4. 简答题:请谈谈你对“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感受。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感受父母的关爱,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主题。同时,我也注意到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行为习惯。七、板书设计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珍爱亲情、感恩父母1. 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2. 我们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3. 实践活动体验:关心、回报父母4. 小组讨论与自我反思5. 珍爱亲情、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