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文化,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会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3. 培养感恩家庭、珍视亲情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家庭的记忆”为主题,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文化以及家庭对我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可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和珍惜家庭的亲情。
四、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文化,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庭相关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共鸣。
2. 提问:“你们觉得家庭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课的主题:“家庭的记忆”。
(二)新课学习
1. 学习目标: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文化,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习过程:
(1)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关系是亲情的重要体现,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支持。
(2)讲解家庭文化: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家庭文化的特点,如尊重长辈、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文化是家庭精神财富的积累,是我们成为社会人的重要基础。
(3)实践活动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培养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4)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维系,如何传承和弘扬家庭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家庭观念。
(5)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传承和弘扬家庭文化方面的表现,并制定改进计划。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三)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文化,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教师总结:“家庭的记忆”这个主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深入思考和实践。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家庭的亲情,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同时也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表现,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关于家庭文化的感人故事或图片资料与同学分享。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制定一份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行动中。
(五)习题设计:
1. 填空题:
(1)我的家庭有__________成员。
(2)我最喜欢的家庭活动是__________。
2. 选择题:
(1)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代表家庭的氛围?( )
A. 温馨 B. 和睦 C. 快乐 D. 团结
(2)以下哪个行为最能体现对家庭的责任感?( )
A. 经常陪伴家人 B. 主动做家务
C. 关心家人的需求 D. 帮助家人解决问题
3. 判断题: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 )
(2)亲情是家庭的纽带,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
4. 简答题:
请谈谈你对“家庭的记忆”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注意到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行为习惯。
 七、板书设计
家庭的记忆
:珍爱亲情、感恩家人
 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家庭文化的特点
3. 实践活动体验:参与家庭活动
4. 小组讨论: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传承弘扬家庭文化
5. 自我反思:珍惜亲情、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