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8张PPT)高考物理备考策略与点滴体会1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毕业生聚会,因我曾经是他们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的物理课,故被他们邀请到场,大家非常开心,兴致勃勃,嘘寒问暖,他们都大学毕业三年了,有的高中毕业后就未曾谋面。一朝相聚,不免要回忆高中阶段的一些学习片段,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题外话:摘自《物理教师》2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上升过程中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范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生的回答)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3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我们的物理教学到底留给了学生些什么?!4核心素养总体框架5目标上,核心素养回答了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上,核心素养可通过接受教育形成和发展作用发挥上,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核心素养的理解(林崇德)6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探究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7物理核心素养之一:“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质观念、 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具体的知识——这是一切的基础和载体知识的形成带有方法性—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的基础应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8物理核心素养之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9物理核心素养之三:“科学探究”探究意识: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探究能力:设计实验与制订、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论证: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合作与交流:对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和反思;是一种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形成其它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10物理核心素养之四:“科学态度与责任”以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为基础: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科技发展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落实不能是说教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11学生教师物理知识核心素养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素养提升转变1213内容提要高考大纲解读一高考备考策略二高考复习建议三13高考物理学科要考查的五种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一、 高考大纲解读14关于理解能力的要求(1)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理解:①了解概念的形成和演变②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理解概念③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④理解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15速度(1)速度是学生初中已有的概念,难点表现在对概念的建构和进阶上。(2)由于位移和路程的不同,高中所学的速度概念与初中不同,应以比较的方法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3)速度概念的深化还体现在矢量性上,逐步加强对矢量的理解。16(4)从观察位置变化以及变化的快慢抽象出速度概念,再到科学地定义,最后对实际运动的速度测量,经历速度概念的建构过程。(5)围绕“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学科核心概念认识速度概念的构建及其纵向、横向关联,对促进学生认知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17速度的进阶初中“速度”矢量性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曲线运动线速度(6)速度概念的进阶18关于理解能力的要求(2)物理规律的理解与应用:①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②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③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④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19合力对甲物体作用一个-0.2N﹒s的冲量,合力对乙物体做功-0.2J。则( )A.乙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B.甲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C.甲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的D.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小动能定理动量定理20关于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分为以下个层次: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说题:情景与过程;关键语句与隐含条件;物理知识;解题方法;解题结果】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先拆后合:①学会分析物理过程(从时间的角度、从空间的角度);②学会等效物理过程;③学会利用物理过程】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要培养解决问题的高手,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21关于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分为以下两个层次: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22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能独立的完成表2(必考)、表3(选考)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什么叫“已学过”—以课标为准,不局限于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教材中整节为实验的,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共6个;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共16个;“演示”实验共29个;学生“做一做”的实验,共36个。以上共87个实验。还有些重要实验安排在问题与练习中的,如安培表的内接和外接、电表的改装等——这些都是“已学过”的。23二、高考备考策略24高考,承担着两个功能:一个是给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一个是有利于对中学学科教学的引导。高考是选拔、择优,实质上是排序。现实决定了它的竞争性和难度降不下来。高考最突出的特点:出活题、考能力,就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这样不行。1、要重视考试研究25高考要求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最疯狂时期:34T/2h~1T/3.5min;要求非常熟练目前:12T/1h~1T/5min;熟练最疯狂时期:成题多,计算量大目前:新知识多,计算量已大大减少趋势: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题海战术还灵吗?26在总复习当中,老师和同学如何恰当地定位?必须弄清楚,老师是干什么的?学生是干什么的?简单说,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指导什么呢?指导他复习、备考,既包括知识和能力,还包括方法、策略、心理、身体各方面的指导和准备。指导他60分的变80分,100分的变110分,这就是您指导得好。指导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指导他考上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大学。2、教师和学生要恰当定位27具体地说,老师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有:第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当然包括生动、直观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兴趣。但是对于高中毕业班,更需要启发出学生的钻研兴趣。28第二,创设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条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角。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都应该是有效的。学生上课应该有七件事:观察、思考、听、写、读、写、做。29策略:双基+能力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加大能力培养力度。3、教学策略必须抓的几件事:阅读能力的再培养学科结构的再建上位性总结放---飞---收30三、高考复习建议31复:形声。本义:返回,回来习:会意。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1 .总体规划2 .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3 .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4.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5.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实验复习三、高考复习建议321. 总体规划总复习不是机械性的重复学习以前的内容,而是对整个高中所学知识的重整和优化。合理把握总复习的节奏很重要,节奏太快和太慢都不妥。一般高考总复习分三轮,每一轮都有各自的目的、计划。不拘泥于考试说明,合理把握总复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33(1)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2)形成知识体系(3)反思、总结和归纳出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4)在头脑中“沉淀”一些典型的物理过程模型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34(1)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概念规律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高三复习是仍是概念规律学习的重要阶段。35重要概念如:矢量变化率功和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电路中的功率、电动机发动机的功率、摩擦生热的功率、电磁感应中的电功率;能量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电势能 分子势能电动势:电源电动势、电磁感应(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反电动势)(1)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36[例如]矢量的概念例:矢量的概念(必修1)P1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初步形成矢量的概念。矢量37例:矢量相加(必修1第一章)P13ACBxy38例:一维矢量减法(必修1第一章)P2739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一维矢量式转换为代数式的运算规则。40例:矢量相加(必修1第三章)P65第三章《相互作用》中的“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二维矢量运算规则——平等四边形定则。例:矢量的概念(必修1)P6641例:二维矢量减法(必修1第三章)P6642例:二维矢量减法(必修2)P21第五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段过程,高三复习时也是概念规律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4344BAC变化率4546功FFS1S2当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时,关键在于确定力对哪一点做功? FB功4748FAMF对A做了多少功?FAMSθ功49以教材对弹簧弹性势能的探究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势能概念的建立,理解势能的概念。势能50重要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1)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5152合力与合外力不受力与合力为零静止与静止状态动量与能量53(2)形成知识体系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54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性质力重力 弹力摩擦力 万有引力分子力 电场力安培力 洛仑兹力核力要求熟练掌握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及其特点55高中物理涉及的运动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匀加(减)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变加速运动运动情景、受力特点、运动规律56高中物理涉及的能量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内能 电势能 电能 核能能量的表达式与能量转化对应的规律571.动能定理 ΣW=ΔEK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G = -ΔEp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F =-ΔE4.热力学第一定律5 .滑动摩擦力做功 6. 核能 E=mc258功能关系 能量的变化 做 功 情 况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做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做功弹性势能的变化 (定性了解) 弹簧弹力做功分子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重力做功或弹簧弹力做功5960数学表达式动能定理 W合=W1+W2+… = ΔEK功能原理 W非 = ΔEK +ΔEP = ΔE机械能守恒定律 ΔE = 0 ΔEK +ΔEP = 0热力学第一定律 ΔE = Q+W电功 W = qU = UIt焦耳定律 Q = I2Rt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t =I2(R+r)t=qU+ I2 r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电 =W克安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m = hν- W玻尔假设 hν= E2 - E1质能方程 E = m c2 ΔE = Δm c2变压器 P 出= P入表现形式(类)平抛运动重力(万有引力)弹 力摩擦力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圆周运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运动力规律电场力磁场力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力学的规律和方法贯穿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力学是高三复习的重要部分。61(3)反思、总结和归纳出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例:图像法、极限与积分思想、对称法、整体隔离、宏观与微观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62(4)在头脑中“沉淀”一些典型的物理过程模型如图,A与B通过弹簧相互作用,当弹簧最短时二者具有共同速度,此时系统的动能最小2.明确复习阶段教学的目的6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中两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hMBN64(1)难度适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中例题、习题的难度要适当① 高考中的难题数量有限②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③ 难题过多会冲击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3.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65学得会才能可能有兴趣学得会才能清晰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得会才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66(2)习题成经典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①一题多解对于过去作过的、典型的“熟题”,重新复习。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寻求对本题的多种解法,以便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都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远比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更本质!3.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6768实例:板块模型已知:根据所学知识列方程69(1)受力分析:由滑动摩擦力公式:由牛顿第三定律:70(2)由运动学公式:对m:对M:(3)由牛顿第二定律:对m:对M:71(4)由动量守恒定律:对m、M系统 :(5)由动量定理: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对m:对M:结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冲量等大、反向。系统内力对系统的合冲量为零。扩展:系统所受外力冲量的矢量和等于系统动量的变化。-72(6)动能定理:对m:对M:扩展: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反。系统所受所有外力和内力的总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广义动能定理)-(7)能量守恒与转化:对系统:73总之,学生要提高能力,就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知识、方法进行对比、归纳和迁移,这就要求教师以实际问题为情景,以相关知识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组织,以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呈现出来。②一题多变:一种是本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原题基础上改变设问的角度在原题基础上不断延伸通过初始条件的变换,研究对象所经历的过程模型发生变化,接着物理规律也就全变了3.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74③多题归一:将有利于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认识和掌握典型的物理过程,辨别不同问题的过程特点,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同时还可有效的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3.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7576(3)例题成系列① 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例题② 每个例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对知识理解深度的递进关系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的递进关系问题综合度的递进关系③ 根据高考试题特点,看知识、方法、能力④ 每个例题的讲解重点是什么⑤ 每个题的拓展内容是什么3.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77(4)神似高考题① 题目背景的选择背景真实、可靠,不计的现象明确说明② 文字表述严谨,不吝啬文字,图文独立③ 设问角度灵活、开放④ 题型功能⑤ 能力层次设计3.编选好讲、练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益78审题的要点可归结为三句话: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培养审题能力,教师要做的四件事:第一,要明确审题能力是学生通过训练形成的能力第二,教师要做好学生模仿的示范第三,教师要给学生可操作的模仿动作第四,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模仿4.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79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实质是在教一种方法。例如,读书的方法,做作业的方法和基本规范(规范是方法的要求,即程序化的方法)等。示范80模仿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开始应该将重点放在规范化上,即学会应用一种恰当的、科学的方法做事情。模仿实践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的熟悉、熟练过程,即按照一定的思路去想,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按照一定的程式去写,而其中的内容则必须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实践8182审题(1)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操作规范学生感觉解物理题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看完题后就想列方程,结果是题目中叙述的物理情景没有分析清楚,对应的物理规律“似是而非”。5.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8384良好的解题习惯就是要突出思维的条理性,展现思维的层次感。解决一个物理题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将“文字表述”转译成“物理情景”;第二步:分解或剖析物理情景,寻找对应的物理规律;第三步:根据物理规律列出对应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并进行必要讨论。5.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85解题的基本程序文字表述物理图景对应物理规律列出对应方程解方程并讨论?训练良好的思维操作规范:教师课上讲的例题不宜多,有充分的时间做示范,让学生思考后进行模仿教师给学生留的练习题不宜多,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有时间进行规范的模仿教师给学生留的练习题不宜过难,使学生有能力进行规范的模仿5.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86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1)练习反馈要及时①反馈不及时的原因及其后果时间太久,学生对练习过的习题已印象不深。限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在课堂上讲评练习时总不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审题和思考,所以学生只是追着教师讲课的思路简单的顺了一下出现问题的习题,而在课后又没有及时反思和巩固,因而练习的效果很难尽如人意。讲评课上只是对问题较为集中的习题进行“就题论题”的讲析,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只是听懂了这个具体的习题,而并没有抓住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出现“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犯相同的错误”的现象。87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1)练习反馈要及时②及时反馈的操作建议a.及时公布答案与提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答案与提示,不是一般性的解答过程,而应是教师在充分思考学生在解答每一道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难点给出简明的点拨与提示,也可以有一些思路、方法的渗透与小结。这样的提示,文字量虽然不太,但对于学生的阅读而言其利用率很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88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1)练习反馈要及时②及时反馈的操作建议b.尽快发还学生的练习学生练习过的习题要尽快发还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听讲评之前对于自己的问题能有所准备89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1)练习反馈要及时②及时反馈的操作建议c.讲评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追求所谓的“效率”,总想多讲一些,而不给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时间,导致课堂上教师发出的信息量足够大,但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却不大,学生只是盲目的紧跟教师的思路跑,通常是“只知道是什么,并不知道为什么”,因而导致师、生都很辛苦,实际成效甚微90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2)反馈练习的编纂与使用①使用反馈练习的意义所谓反馈练习,就是在原已练习过的习题基础上,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解答过程的思维障碍重新编纂出的练习题,这种反馈题与原练习题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又不是原题的简单重复。进行反馈题的练习,看似不如给学生一份全新的练习那样利于学生见到更多的题型,但由于反馈练习是针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技巧的落实等方面而编纂的,因此对于原练习的落实是十分有利的。反馈题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原练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和物理过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强化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2)反馈练习的编纂与使用②对反馈题编纂的操作建议a.利用方法,解决同一模型的较复杂的问题b.将题目的已知与未知互换c.相同背景下改变设问角度d.原题基础上的延伸e.关键性物理条件的细微变化,防止思维定势f.利用原模型或方法,解决新问题926.抓好反馈落实,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益反馈的时间要及时以求在未遗忘前给以落实反馈的针对性要强以求解决学生在对知识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问题真懂——代替盲目的追求数量学生自己并不知道何为真懂学生自己并没有逼迫自己真懂的能力93教材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按照课程理论,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是知识方法的载体和体现,是任何教辅都无法替代的。(1)为何回归教材? ——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7.指导学生“回归教材”94知识形成过程(2)如何 “回归教材”?—— “转变观念、进行指导”7.指导学生“回归教材”95多元表征教材明线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研究暗线关注问题7.指导学生“回归教材”96用模型描述自然用数学表达模型用实验检验模型关注思想方法7.指导学生“回归教材”97教材中有最严谨规范的物理语言和解题方法。7.指导学生“回归教材”98电磁感应课本回顾沿东西方向站立联系实际,了解地磁场99基础知识:感应电流的条件100难点:铁环中的磁场101物理方法的渗透严谨的推理102电流方向从下往上基础知识:切割磁感线103104推导方法:运动的分解105难点:反电动势106难点:非纯电阻电路的深入理解107联系现代生产实际108难点:涡旋电场109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110演示实验的深入分析111断电自感的深入分析112用物理解释现象113由浅入深的讨论范例114用物理解释现象115电磁感应现象的多重表现,力、能量等116实验对学生概念、规律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验设计真做实验、重视原理8.实验复习117在高中复习备考的一年里,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1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