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了解张寒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学习两块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两部分内容之间为并列关系,都是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情况。本课为本书最后一单元中的一课,内容涉及之前所学七个单元,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教师要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与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张謇实业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图文史料分析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八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进程有了一的积淀,有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和白信心,对中国的近代化个基本的认识,但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重要的近代企业 以等知识不太了解。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史料,并养成白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导入新课】播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视频,导入本课。(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整体感知】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贰 社会生活的变化【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新课教学】【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探究:毛泽东曾说:“讲到轻工业,就不能忘记张謇”,张謇是谁?(设计意图)介绍张謇生平,并指出1894年张建高中状元,1899年弃官从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马关条约》签订,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张謇对待《马关条约》是何态度?为何会产生这种态度?亡国之马关条约,朝廷能忍,吾四万万同胞却不能忍.....一旦尽撤藩篱,喧宾夺主,西洋各国,援例尽沾,其后患必然以我剥肤之痛,益彼富强之资逐渐吞噬,计日可待。”——张謇《条陈立国自强疏》(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分析张謇坚决反对《马关条约》,是因为条约内容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过渡: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过渡;问题探究:阅读教材122-123页,回答并标记下列内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发展阶段 所处时段 原因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甲午战争后 ①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使很多人走上了“ ”道路热潮 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 的法令“短暂的春天” 期间 西方列强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受 、 、 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摧残(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曲线图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展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学生看图识图,抓取关键,总结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什么行业?(设计意图)学生读图识图,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域?(设计意图)学生读图识图,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地区分布不合理,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发展水平如何?受到哪些阻碍(设计意图)学生读图识图,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总体落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通过刚刚的学习,说说大生纱厂等民族工业结局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总结归纳,认识到民族工业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是民族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过渡:【贰】 社会生活的变化问题探究: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124-125,完成表格领域 清末民初 影响交通 风俗 习惯 剪发辫易服饰改礼节习洋俗(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近代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西方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先贤们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内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变革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人们的社会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改变的?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时报》1912年3月(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出现在辛亥革命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特点?这一年三月下旬,正值天气晴和,每日出西直门的游人,络绎于途。什么汽车马车人力车驴子,来来往往,极是热闹。——张恨水《金粉世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不平衡,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民族需要英雄,时代需要先驱。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正是有了张謇、荣氏兄弟等这些人,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脊梁的真正含义;虽艰难而不屈,虽百挫而愈奋,为民族振兴而躬行,为国家强盛而砥砺。 从他们的跌宕人生中,你学习到了什么?从他们的奋斗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他们的故事,对我们今天实现伟大中国梦有怎样的启示?要求:①题目自拟,观点明确;②有史有论,史论结合,结合现实,评述合理; 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贰 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