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0课 父母多爱我 教学设计学科:道德与法治 授课年级 三年级章节名称 父母默默的爱 学时 第一学时课标要求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教材分析 本课时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的事。学生加深理解父母默默付出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这也需要引导。旨在学生在低年段感受父母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互相关爱的亲子关系。学习重点 感受父母的爱。学习难点 感受父母的爱。学习目标 1.通过杨洋的成长故事、小观察等活动,逐步感受父母的爱,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 2.通过阅读角、故事大会、朗诵等活动,能够从细微处发现父母的爱,逐步提高对爱的感受能力。评价任务 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父母的爱,能从细微处发现父母的爱,感恩父母的付出。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爱是什么》 2.提问:爱到底是什么呢? 思考。 通过视频引出提问,并引发思考。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1.杨洋的成长故事。 2.思考: (1)你从杨洋的成长故事当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你从哪里感受出来的? (2)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怎么知道呢? 3.感受爱: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所做的事记录在叶子上,如果叶子不够用,可以自己添画。 4.小观察:从这些小事当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5.总结: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一些看些平常的举动.一句我们常常听得到的话,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思考。 思考.感受。 观察.总结。 通过杨洋的成长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设定中,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阅读角:妈妈喜欢吃鱼头。 1.思考: (1)鱼头好吃吗? (2)为什么妈妈和外婆都喜欢吃鱼头呢? (3)从故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故事大会:除了日常的生活小事以外,我们与父母之间还有许多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书写着爱的诗篇。你与父母之间,有着怎样的小故事呢? 3.描绘爱:很多时候,爸爸妈妈爱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对我们爱都是一样的多。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你会怎么形容,为什么? 4.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 5.表达爱:从小到大,我们都感受着家人细致的关爱,你是否想要感谢家人的付出?爱需要表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达爱吧! 阅读。 思考。 分享爱。 形容。 朗诵。 写信.留言。 通过对《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的思考,懂得发现一些沉默.细致的爱。并能够在细心思考中发现自己与父母的一些故事。板书设计 父母多爱我 第一课时 1.感受爱2.分享爱3.描绘爱:形容一下父母的爱4.表达爱反思第10 课 父母多爱我 教学设计学科:道德与法治 授课年级 三年级章节名称 多一些理解 学时 第二学时课标要求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教材分析 本课时通过一些图例和表格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这也需要引导。旨在学生在低年段感受父母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互相关爱的亲子关系。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父母。学习难点 学会理解父母。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我的不理解等活动,逐步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 2.通过多一点理解等活动,逐步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做朋友。评价任务 通过学习,能够逐步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2.导入语:有时候,我们会与父母发生一些矛盾和误会,父母的一些行为会让我们感到无法理解。 思考。 通过视频引出提问,并引发思考。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我的不理解】 1.烦恼小镜头:展示一些不理解父母的例子。 2.思考与讨论:当发生以上两个镜头中的事情时,你能理解镜头中的父母的行为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让学生根据小镜头进行分析,理解父母。 4.小分享:你的父母也有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吗,是什么呢? 5.思考: (1)你现在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吗? (2)“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也许你的小组同学能够给你一些好的建议,问问他们对你的烦恼是怎么看的吧! 6.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7.明辨是非: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有些行为虽然让我们不能理解,但也有可能包含着对我们的爱。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你觉得呢? 8.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思考.讨论。 分享。 思考。 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表格。 先通过具体镜头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我们有时候会不理解父母的一些行为,再让学生尝试去理解父母。先通过给别人建议,从侧面去理解父母,再通过小组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去理解自己的父母。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多一点理解】 1.父母也会有委屈:课本中东东爸爸的信。 2.小讨论: (1)看完东东爸爸的信,你有怎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 3.亲情小游戏。 4.游戏感悟: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发生误会的危害。 5.头脑特工队:想一想,当我们无法理解父母时,当我们与父母发生了矛盾或误会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6.总结:爱的小秘诀。 7.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我们要懂得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难处,让爱天天住我们家! 讨论。 游戏与感悟。 通过课本中所给材料了解当误会发生的时候,父母也会有所委屈,并通过亲情小游戏感受当这些误会发生时,给双方带来的危害,再让学生思考要怎么做。最后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倾听父母的心声,懂得理解.体谅自己的父母。板书设计 父母多爱我 第二课时 1.我的不理解 2.多一些理解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父母多爱我1.docx 10父母多爱我2.docx